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半月雨,溪流暗没沙。
断桥虹散绮,拍岸雪飞花。
孤馆客无梦,短蓬人未家。
何如拥红日,照我上筠车。
白话文翻译:
南浦的半月时分下着细雨,溪水流动得暗淡无光,沙石几乎被淹没。
断桥上彩虹消散,波浪拍打岸边,雪花般的花瓣飞舞。
孤独的客人在馆中无梦可做,短暂的蓬草让我感到无家可归。
不如拥抱那红日,让它照耀我驾着的竹车。
注释:
- 南浦: 指南方的水边,常用以表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 半月雨: 指月亮的形状像半圆,或指雨时的朦胧景象。
- 暗没沙: 暗淡的溪流几乎淹没了沙子,形容水流的急促与沉闷。
- 断桥: 残破的桥,象征着失去与断裂。
- 虹散绮: 彩虹散去的瞬间,绮丽的景象随之消散。
- 拍岸: 浪潮拍击岸边,声势浩大。
- 孤馆: 孤独的客栈,令人感到寂寞。
- 短蓬: 短小的蓬草,寓意生活的艰难与无依无靠。
- 拥红日: 拥抱温暖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意象的使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归属的渴望。南浦作为江南的象征,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方的雨季,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正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所致。通过描绘细腻的雨景与水乡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南浦客邸》是一首描绘旅途孤独与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首句“南浦半月雨”便设定了诗的情境,细雨中的南浦显得格外宁静而又略显沉重,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溪流暗没沙”则描绘了雨水将沙子淹没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助。
“断桥虹散绮”通过断桥与彩虹的消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破灭与逝去,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主题。“拍岸雪飞花”则诗意地描绘了自然景观,雪花般的花瓣在水波中飞舞,似乎在诉说着流逝的时光与无法挽回的美好。
最后两句“孤馆客无梦,短蓬人未家”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孤独的旅馆让人无梦,短蓬草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让人深感无家可归的失落。而“何如拥红日,照我上筠车”则在结尾处引入了一丝希望,渴望阳光的温暖与光明,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浦半月雨: 描绘了一个细雨纷飞的南方水乡,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 溪流暗没沙: 表达了溪流的急促与暗淡,寓意着生活的压力与迷惘。
- 断桥虹散绮: 断桥的残破与彩虹的消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 拍岸雪飞花: 自然的美丽景象与水波拍岸的声音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奈的美感。
- 孤馆客无梦: 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旅馆的孤寂让人无法入梦。
- 短蓬人未家: 短蓬草象征着无根的漂泊,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渴望。
- 何如拥红日: 表达了对温暖与幸福的向往,希望能够得到阳光的照耀。
- 照我上筠车: 竹车象征着简单与朴素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 “拍岸雪飞花”,将飞舞的花瓣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的句子大多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孤馆客无梦”,将无梦的客人拟人化,表现孤独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南方水乡的雨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诗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 象征着忧愁和孤独的情感。
- 溪流: 代表流逝的时间与生活的急促。
- 断桥: 象征失去与离别。
- 红日: 代表希望与温暖。
- 竹车: 象征简单的生活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南浦”指的是: A. 北方的河流
B. 南方的水乡
C. 任何地方的溪流
D. 仅指月亮 -
“孤馆客无梦”中的“孤馆”意指: A. 繁华的酒楼
B. 一处热闹的客栈
C. 一处冷清的旅馆
D. 一处景色优美的园林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C.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D. 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华岳的《南浦客邸》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慨,但华岳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通过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展现出更为沉重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