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时间: 2025-01-11 16:51:44

江到南关古渡头,旁分一曲入溪流。

垂杨夹道三千户,绕郭连樯数万舟。

春水绿波芳草渡,秋风明月白苹洲。

滔滔出舍红尘派,一棹中流万顷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到南关古渡头,旁分一曲入溪流。
垂杨夹道三千户,绕郭连樯数万舟。
春水绿波芳草渡,秋风明月白苹洲。
滔滔出舍红尘派,一棹中流万顷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关古渡口的美丽景色。江水流到南关的渡头,向旁边分出一条曲折的小溪。垂柳在两旁摇曳,夹道而立,周围有三千户人家;绕过城郭,有数万艘船只在水面上来往。春天,水面碧绿,芳草在渡口旁边生长;秋天,微风轻拂,明月映照着白色的苹洲。滔滔江水从繁华的红尘中流出,划桨行驶在万顷的秋水之中。

注释:

  • 南关:古时渡口的名称,指向南方的关口。
  •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 垂杨:指垂柳,柳树的枝条向下垂,形象生动。
  • :城郭,古代城市的城墙。
  • :船的桅杆。
  • 芳草:芬芳的草,通常指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
  • 白苹洲:白色的苹草生长的洲滩。
  • 滔滔:形容水流奔腾不息。
  • 红尘:泛指世俗的生活。
  • 一棹:一只桨,指划船时的动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宗必经,字德明,号守愚,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作品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方的某个春秋时节,诗人游历至南关古渡,眼前的美景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南浦》是一首描绘水乡美景的诗,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画面。诗的开篇就带我们来到南关古渡头,水流的曲折与岸边的垂柳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静谧的乡村画卷。第三句中提到的“春水绿波芳草渡”,给人以清新而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草木繁茂的美好景象。而对比于秋天的“秋风明月白苹洲”,则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意境,秋夜的明月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了极具诗意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四季的变化描绘了南浦的自然风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最后一句“滔滔出舍红尘派,一棹中流万顷秋”则彰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超脱,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如水,有时需要放下红尘的纷扰,去追寻更高远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到南关古渡头:描绘了江水流到南关的渡口,设置了诗的空间背景。
  2. 旁分一曲入溪流:暗示江水的流动与曲折,增添了景色的灵动感。
  3. 垂杨夹道三千户:描绘了垂柳和人家的和谐美景,展示了人文气息。
  4. 绕郭连樯数万舟:展现了水上交通繁忙的场景,表现出水乡的繁荣。
  5. 春水绿波芳草渡:春天的景象,草木繁茂,给人以生机。
  6. 秋风明月白苹洲:秋夜的景色,宁静而美丽,体现出诗人的情感。
  7. 滔滔出舍红尘派: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8. 一棹中流万顷秋:暗示诗人向往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滔滔出舍红尘派”,把水流与人生境界相联系,增强了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春水绿波芳草渡,秋风明月白苹洲”,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浦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诗中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人生的流转与变化。
  • 垂杨:寓意柔美与婉约。
  • 春水:代表生机与希望。
  • 秋风明月:象征宁静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渡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关 B. 南关 C. 东关 D. 西关

  2. 诗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A. 寒冷 B. 繁忙 C. 生机勃勃 D. 荒凉

  3. “滔滔出舍红尘派”中“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诗歌 C. 世俗生活 D. 历史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宗必经的《南浦》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侧重于水乡的繁荣与变化,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山林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安宁。两者在意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却都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宗必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