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行(和黄复庵)》

时间: 2025-01-11 08:57:45

疏桐翠井早惊秋。

叶叶雨声愁。

灯前倦客老貂裘。

燕去柳边楼。

吴宫寂寞空烟水,浑不认、旧采菱洲。

秋花旋结小盘虬。

蝶怨夜香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中行(和黄复庵)
作者: 吴文英

疏桐翠井早惊秋。
叶叶雨声愁。
灯前倦客老貂裘。
燕去柳边楼。
吴宫寂寞空烟水,
浑不认旧采菱洲。
秋花旋结小盘虬。
蝶怨夜香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场景,初秋的桐树和清澈的井水让人感到忧愁。细雨落下,叶子发出声响,令人更加感到愁苦。灯下的旅人披着老旧的貂皮裘,显得倦怠不堪。燕子已经飞去,只留下柳树边的楼阁。吴国的宫殿在这空荡荡的烟水中显得格外寂寞,连昔日采菱的地方也无法辨认。秋天的花朵在小盘中旋转交错,蝴蝶在夜香中悠然徘徊,似乎在诉说着怨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桐:稀疏的桐树,暗示秋天的到来。
  • 翠井:清澈的井水,象征宁静和清凉。
  • 倦客:疲惫的旅人,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貂裘:用貂皮制成的外衣,象征奢华与寒冷。
  • 吴宫:指古代吴国的宫殿,代表历史与遗憾。
  • 采菱洲:指旧日采菱的地方,象征失去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 吴宫:吴国曾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代表着历史的沧桑。
  • 采菱:古人常在秋天采菱,意指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写作婉约风格的诗词。生活在南宋时期,吴文英的作品多描绘秋冬景象,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秋天,正值诗人身处寂寞之地,感受到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情感。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月中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更是吴文英内心深处情感的映射。诗的开头用“疏桐翠井早惊秋”描绘出初秋的景象,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秋天的意象与内心的孤独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灯下的“倦客”身披“老貂裘”,不仅表现了对生活的疲惫,也象征着岁月的无情。燕子飞走了,留下了柳树边的空楼,这种宁静的寂寞让人倍感惆怅。而“吴宫寂寞空烟水”,则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孤独交融,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秋天的花与蝶更是加深了这种感受。花朵在小盘中旋转,似乎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蝴蝶的怨恨和夜香的留存,则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桐翠井早惊秋:稀疏的桐树和清澈的井水,早早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寒意。
  2. 叶叶雨声愁:细雨落在叶子上,发出声响,令人愁苦。
  3. 灯前倦客老貂裘:灯下的旅人疲惫不堪,披着旧的貂皮外衣,反映内心的孤独。
  4. 燕去柳边楼:燕子已经飞走,只留下空荡荡的楼阁。
  5. 吴宫寂寞空烟水:吴国的宫殿在烟水中显得孤寂。
  6. 浑不认旧采菱洲:连昔日采菱的地方也无法辨认,象征对过往的怀念。
  7. 秋花旋结小盘虬:秋天的花在小盘中旋转交错,象征生命的短暂。
  8. 蝶怨夜香留:蝴蝶在夜香中徘徊,似乎在诉说着对往昔的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疏桐”“翠井”比喻秋天的到来。
  • 拟人:将蝴蝶的怨恨与夜香相结合,赋予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使韵律感增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桐:象征孤独与寒冷,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翠井:代表清澈与宁静,暗含生命的清新。
  • 燕子:象征离别与失去,代表过往的美好。
  • 秋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蕴含着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疏桐”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燕去柳边楼”中的“燕”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欢聚
    • C. 冷漠
    • D. 回忆
  3. 诗中的“倦客”是指什么?

    • A. 年轻的旅人
    • B. 疲惫的旅人
    • C. 失意的诗人
    • D. 孤独的老人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李清照更多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惆怅,而《月中行》则是对时光流逝与孤独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文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