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时间: 2025-01-11 11:4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午后,香气弥漫,红色的云彩轻轻飘动,像银烛一样高高地摇曳。曾经在夜晚纵情游玩,醉意浓厚。此时正是温柔的锦缎与细腻的琼脂。燕子在温暖的雪上飞舞,惊动了庭院的石阶。马嘶声和人散后,秋风带来了对故园的梦回。吴霜融化在清晨,让我感到暗中涌动的春花意蕴。仿佛是海雾笼罩的仙山,唤醒了半睡的环儿。她那薄薄的朱唇,娇羞的艳色,让我自叹时光的无情。帘外寒冷的月光淡淡悬挂,秋千在阳光下轻轻摇晃。怀春的情意不断,依然带着对旧时恋人的思念。
注释:
- 香袅红霏:香气缭绕,红色的云彩。
- 影高银烛:影子高高地摇曳,像银色的烛光。
- 锦温琼腻:温暖的锦缎如琼脂般细腻。
- 燕踏暖雪:燕子在温暖的雪上飞动。
- 吴霜:指的是秋天的霜,吴是古地名。
- 海雾冷仙山:形容海上的雾气和寒冷的仙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宋代词人,擅长写词,风格独特,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宋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美景,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开头的“香袅红霏”,充满了温暖和柔情,立即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推进,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马嘶人散后”,是对秋日午后宁静氛围的描绘,马儿的嘶鸣与人群的散去,仿佛暗示着一种孤独感。而“吴霜融晓”,则是对冬季即将来临的感慨,春花的暗动,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海雾冷仙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而“浅薄朱唇,娇羞艳色”则再次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对往日恋情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以柔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带领读者走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在秋日的思索与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通过香气和色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曾纵夜游浓醉:回忆起过去的快乐时光,表现出对自由和欢愉的向往。
- 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燕子在温暖的雪上飞舞,带来了活力与生机。
- 马嘶人散后:描绘秋日的宁静,暗示孤独感。
- 秋风换故园梦里:秋风带来的故乡梦,引发对往事的回忆。
- 吴霜融晓:描绘秋天的霜融化,象征春天的希望。
- 陡觉暗动偷春花意:暗示对春天的渴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影高银烛”,形象生动。
- 拟人:如“秋风换故园梦里”,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香袅红霏,影高银烛”,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对爱情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气:象征着美好和爱情。
- 红霏:代表温暖和柔情。
- 银烛:暗示光明与希望。
- 秋风:象征着变迁与思考。
- 朱唇:代表爱情的鲜活与娇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香袅红霏”中的“红霏”指的是:
- A. 红色的云彩
- B. 红色的花朵
- C. 红色的灯光
-
“马嘶人散后”表达的是:
- A. 热闹的场景
- B. 宁静的氛围
- C. 悲伤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吴霜”主要指的是:
- A. 早晨的露水
- B. 冬天的霜
- C. 秋天的霜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过往的追忆,与吴文英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豪放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故人的思念,展现出另一种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吴文英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