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7:4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 其一
文矩 〔元代〕
成均十载宛遗经,
未识沙墩长短亭。
旌旆晓霞穿化日,
文章秋月映华星。
鸟鸣春昼岷江白,
鹘没天低陇树青。
四海车书今混一,
摩挲剑阁重镌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虞伯生的送别之情,回忆起成均十年的学业,对沙墩的亭子却不曾了解。清晨的旌旗在霞光中映照,秋月下的文章如星辰般闪耀。春日的鸟鸣伴着岷江的白水,鹰鸟在低空中隐没于青色的树荫。如今四海的书籍与车马都已汇聚,剑阁的铭文也要重新雕刻。
注释
- 成均:指的是成均书院,古代著名的学府。
- 沙墩:可能是地名,指的是某处的沙滩或土墩。
- 旌旆:指的是旗帜,象征着荣光和气势。
- 鸟鸣春昼:春天的白昼里传来鸟鸣声,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鹘:一种猛禽,通常指的是隼类。
- 摩挲:轻轻触摸,表示对往事的怀念和珍视。
- 剑阁:指的是剑阁,是古代著名的山险,象征着险峻与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矩,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及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虞伯生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学业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成均十载宛遗经”开篇即引入学业的回忆,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友人的不舍。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如“旌旆晓霞穿化日”,不仅展示了晨曦中的美丽景致,更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中间两联描绘了春日的鸟鸣和鹰鸟的飞翔,意象生动,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描写与送别的主题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旅途的祝福。
最后两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诗人借助书籍与铭文的意象,传达了知识的力量与文化的传承,展现了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成均十载宛遗经:回忆自己在成均书院学习的十年,感慨岁月流逝。
- 未识沙墩长短亭:对沙墩的亭子并不熟悉,暗示对友人故乡的陌生感。
- 旌旆晓霞穿化日:清晨的旗帜在霞光中迎风飘扬,象征着新的开始。
- 文章秋月映华星:秋夜的文章如同星辰般灿烂,表达了对文才的赞美。
- 鸟鸣春昼岷江白:春天的鸟鸣在岷江边响起,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鹘没天低陇树青:鹰鸟在低空中飞翔,隐没在青色的树荫中,展现出自然的生动。
- 四海车书今混一:四海的书籍与车马汇聚,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融合。
- 摩挲剑阁重镌铭:轻抚剑阁的铭文,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文章秋月”和“华星”比喻文才的光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结合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成均:象征学业与成就。
- 沙墩:代表故乡、思念。
- 旌旆:象征荣光与希望。
- 鸟鸣: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剑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成均”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学校
- B. 山岳
- C. 江河
- D. 城市
-
“旌旆晓霞穿化日”中,旌旆的意思是什么?
- A. 旗帜
- B. 建筑
- C. 动物
- D. 自然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送别友人
- B. 描绘自然
- C. 叙述历史
- D. 赞美爱情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之情,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洒脱,而文矩则细腻温柔。
- 杜甫《春望》:在表达对国家与家园的思念上,与文矩的思乡情怀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文矩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