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5:3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在长安,长安大道连云端。
虎豹夹峙天门关,飞龙冥冥不可攀。
我欲追白日,拂面天风寒。
是日君王徵才异,布衣飒遝四方至。
相如作赋惊九重,空有缥缥淩云气。
大臣尊绛灌,年少幸弘汤。
颜驷困郎署,汲黯斥淮阳。
江都寂寞无人问,长沙涕泪空断肠。
白话文翻译:
行路艰难,身处长安,长安的大路直通云端。
虎豹夹道而行,天门关如同飞龙般高不可攀。
我想追逐那白日,迎面而来的却是刺骨的寒风。
那天君王招募人才的消息传来,四方的士人都纷纷赶来。
相如的赋诗让九重天惊叹,然而他只是虚有其表,难以凌云而上。
朝中大臣们尊崇权贵,年轻人因机遇而得志。
颜驷被困于郎署,汲黯却被斥责于淮阳。
江都的寂寞无人问津,长沙的眼泪空自断肠。
注释:
- 长安: 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权力。
- 虎豹夹峙: 形容天门关两侧如虎豹般威武,意指险峻。
- 飞龙冥冥: 形容高不可攀的境界,体现了作者的渴望与无奈。
- 君王徵才异: 君王召集人才的情况,表明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 相如: 指司马相如,著名的辞赋家。
- 缥缥凌云气: 比喻虚幻而高远的气象,体现了理想的不可及。
- 颜驷、汲黯: 古代名士,分别代表不同的命运遭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成骧(1880-1942),字子懿,号惕庵,近代诗人、学者,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反映其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骆成骧年轻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他通过对长安的描绘,表现出对前途的迷茫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三》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险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描绘的长安大道,虽然象征着光辉的未来,却也暗示了通往成功的艰难险阻。虎豹夹峙的天门关,表现出前路艰难,令人望而生畏。诗人渴望追逐光明,但却被寒风刺骨的现实所侵袭,反映出他内心的挣扎和失落。
此外,诗中提到的君王徵才与士人争相而至,表现出人才的渴望与社会对才华的重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空有其表的失望。相如的赋诗虽然惊艳,却无法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大臣们的权势和年轻人的得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通过颜驷与汲黯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最后,诗的尾声以江都的寂寞和长沙的泪水收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冷漠的哀伤与对理想的追求无果的深切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路难,在长安:行走的道路艰难,身处繁华的长安,却感到无比的迷茫。
- 长安大道连云端:长安的大道直通云天,象征理想的高远。
- 虎豹夹峙天门关:天门关如同虎豹般夹道而立,表示行路的艰难。
- 飞龙冥冥不可攀:飞龙般的高峰令人无法触及,表达了理想的遥不可及。
- 我欲追白日:我渴望追逐光明与希望。
- 拂面天风寒:然而迎面而来的却是刺骨的寒风,象征现实的冷酷。
- 是日君王徵才异:君王招募人才的消息传来,反映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 布衣飒遝四方至:士人们纷纷赶来,表现对机会的把握。
- 相如作赋惊九重:相如的辞赋让人惊叹,暗示才华的虚幻。
- 空有缥缥淩云气:只是虚有其表,无法真正实现理想。
- 大臣尊绛灌:权贵的地位被尊崇,反映社会的不公。
- 年少幸弘汤:年轻人因机遇而得志,体现命运的不平衡。
- 颜驷困郎署:颜驷被困于郎署,暗示命运的困境。
- 汲黯斥淮阳:汲黯被斥责于淮阳,表现出社会对人才的冷漠。
- 江都寂寞无人问:江都的孤寂没有人问津,表达对社会的失望。
- 长沙涕泪空断肠:长沙的泪水如同断肠,抒发了无尽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虎豹夹峙”,比喻天门关的险峻。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夸张: “飞龙冥冥”,夸张理想的高远与难以到达。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命运的复杂,反映出作者的深切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 代表繁华与权力的象征。
- 虎豹: 代表险阻与威压。
- 飞龙: 代表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寒风: 代表现实的冷酷与无情。
- 泪水: 代表失落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路难 其三》的作者是谁?
- A) 骆成骧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白日”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与希望
- C) 权力
- D) 友情
-
“虎豹夹峙天门关”中的“虎豹”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 A) 杀戮
- B) 障碍与险阻
- C) 权贵
- D) 人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行路难》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的《行路难》与骆成骧的《行路难 其三》都表达了行路的艰难,但李白更注重个人的豪情壮志,而骆成骧则更关注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李白的豪放与骆成骧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近代诗人骆成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