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榔惊起鹭鸶飞。山远水瀰瀰。米贱茅柴酒美,霜清螃蟹螯肥。人生所贵,逍遥快意,此外皆非。却笑东山太傅,几曾梦见蓑衣。
白话文翻译:
鸣榔声惊起了飞翔的鹭鸶,远处山水相连,犹如迷雾般缥缈。米价低廉,茅草柴火,酒香四溢,霜降时节螃蟹的蟹钳也格外肥美。人生最珍贵的就是逍遥自在和快意,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于是我忍不住嘲笑东山的太傅,他又几时梦见过那一身蓑衣呢?
注释:
- 鸣榔:指一种乐器的声音,常用来引起注意。
- 鹭鸶:一种水鸟,象征宁静与自由。
- 瀰瀰:形容水波荡漾,模糊不清的样子。
- 米贱:米价低,反映生活的富裕。
- 茅柴:指用茅草做的柴火,平民生活的象征。
- 霜清:指秋冬时节,霜降后的清冷。
- 螃蟹螯肥:形容螃蟹的肉质丰腴。
- 东山太傅:指东山的隐士,太傅是古代官职,象征高人。
- 蓑衣:用草编织的雨衣,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约1080-1130年),字子振,号东山,宋代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朝中措》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变迁之际,诗人以生活的琐碎细节反映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强调简单的生活快乐。
诗歌鉴赏:
《朝中措》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理解。开篇以“鸣榔惊起鹭鸶飞”引入,声响打破了宁静,象征着世事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接着描绘远山与水面,意境悠远,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米贱茅柴酒美”,反映出一种平实的生活哲学,即物质的丰裕与精神的满足并不一定成正比。接下来的“霜清螃蟹螯肥”则描绘了秋冬时节的丰收景象,渗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激。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人生的哲学思考,提出“逍遥快意”才是人生最贵重的事物,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快乐比外在的富贵更为重要。最后一句“却笑东山太傅,几曾梦见蓑衣”,则是对东山隐士生活的调侃,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明朗与洒脱,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鸣榔惊起鹭鸶飞:声音打破了宁静,鹭鸶因惊扰而飞起,象征外部世界的影响。
- 山远水瀰瀰:远山与水面交融,给人一种模糊而悠远的感觉。
- 米贱茅柴酒美:生活的细节中,米价低,柴火简单,但酒香四溢,体现了平民生活的乐趣。
- 霜清螃蟹螯肥:秋冬的清晨,霜降之后的螃蟹正肥美,寓意自然的馈赠。
- 人生所贵,逍遥快意,此外皆非:强调人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自由与快乐,其余皆为浮云。
- 却笑东山太傅,几曾梦见蓑衣:对隐士生活的嘲讽,暗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哲理,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字句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鹭鸶、螃蟹等意象象征了诗人对自由与丰盈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比物质的富裕更为重要,表达了对传统隐逸生活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鹭鸶:象征自由与宁静。
- 米:象征生活的富足。
- 茅柴:象征简单朴实的生活。
- 螃蟹:象征自然的富饶与丰盈。
- 蓑衣:象征隐逸与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米贱”指的是什么? A. 米价高
B. 米价低
C. 米质差
D. 米量少 -
“霜清螃蟹螯肥”中“霜清”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A. 春
B. 夏
C. 秋冬
D. 四季皆可 -
作者对“东山太傅”的态度是: A. 崇敬
B. 讽刺
C. 忍耐
D. 理解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轼的《定风波》同样表达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但更强调了对人生坎坷的豁达态度。李白的《将进酒》则通过豪放的饮酒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示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