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4-09-19 20:55:21

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

光辉上下两相通。

千古谁窥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

阴阳相感有无中。

恍惚已萌真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
光辉上下两相通。千古谁窥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
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

白话文翻译:

雪花如同美玉般铺满大地,明月如同宝镜高悬空中。
光辉在上下之间相互交融,千古以来有谁能洞察其中的奥妙。
如果懂得珍珠是由蚌腹中孕育而成,便能明白其中的异同。
阴阳之间相互感应,存在与虚无交织在一起,恍惚之间真理的种子已经萌生。

注释:

  • 琼花:指洁白如玉的雪花。
  • 宝鉴:比喻明亮的月亮,能照出周围的景物。
  • 千古:指漫长的历史时期。
  • 妙用:指深奥的道理或用处。
  • 珠生蚌腹:比喻珍珠的形成过程,暗指真理的孕育。
  • 阴阳:道教思想中指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量。
  • 恍惚:形容模糊不清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多不详,但其诗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雪夜,作者在皓月和雪景的映衬下,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与深邃,借景抒情,探讨生命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用自然景象引发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雪和月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开篇以“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明亮的氛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紧接着,“光辉上下两相通”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暗示天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珠生蚌腹”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事物的本质以及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整首诗在哲理上既有对阴阳相互感应的深刻理解,又渗透着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诗的结尾部分“恍惚已萌真种”给予读者一种若隐若现的启示,仿佛在说,真理的种子早已在心中发芽,只待时机去滋养和发掘。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张抡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似琼花铺地:雪花洁白如玉,铺满大地,形象生动。
  2. 月如宝鉴当空:明月高悬,犹如一面明亮的镜子,照亮四周。
  3. 光辉上下两相通:月光与雪的光辉互相交融,形成美丽的景象。
  4. 千古谁窥妙用:历史悠久,有谁能洞察这自然的奥妙。
  5. 若悟珠生蚌腹:若能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
  6. 方知非异非同:方能明白事物的相对与绝对。
  7. 阴阳相感有无中:阴阳相互感应,存在与虚无交织。
  8. 恍惚已萌真种:在模糊中,真理的种子悄然生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琼花,将月亮比作宝鉴,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上下”与“有无”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雪和月象征着纯洁和明亮,隐喻真理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深邃哲理,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宁静,常与美好、清冷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象征明亮、智慧,通常被视为启示和真理的象征。
  • :象征珍贵与稀有,暗含对真理的追求与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雪似琼花”的比喻用来形容什么? A. 雪花的颜色
    B. 雪花的形状
    C. 雪花的气味

  2. 诗中提到的“珠生蚌腹”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A. 珍珠的美丽
    B. 事物形成的过程
    C. 珍珠的价值

  3. “阴阳相感有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A. 存在与虚无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苦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张抡的《西江月》,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杜甫更强调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而张抡则更倾向于哲理思考与自然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