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山居十首)》
时间: 2025-01-11 14:30: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山居十首)
作者: 张抡 〔宋代〕
朝锁烟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层霄外。阴晴变化百千般,丹青难写天然态。人住山中,年华频改。山花落尽山长在。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
白话文翻译:
清晨,烟雾缭绕锁住了山间的景色;傍晚时分,空中翠色凝重。千百座山峰高耸入云,独立于层层霄外。阴晴变化千姿百态,丹青难以描绘自然的神韵。人们居住在山中,岁月却频频变迁。山花虽已凋零,但青山依旧常在。浮生如梦,究竟能持续多久?又有谁能如青山那样耐久?
注释:
- 朝锁烟霏:早晨的烟雾锁住了景色。
- 暮凝空翠:傍晚时分,天空的青色凝重。
- 千峰迥立:千座山峰高高耸立。
- 层霄外:高耸入云层之外。
- 阴晴变化:天气的阴晴变化。
- 丹青难写:用绘画(丹青)难以描绘的天然风貌。
- 人住山中:人们生活在山中。
- 年华频改:时光频繁变迁。
- 浮生一梦:生命如同一场梦。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这种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尤其在山水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山中之时,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山居生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渴望宁静与持久的心境。
诗歌鉴赏:
《踏莎行(山居十首)》通过清晨与傍晚的自然景色对比,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以“朝锁烟霏”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朦胧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山间的晨雾之中;而“暮凝空翠”则描绘了黄昏时分的静谧与深邃。接下来的“千峰迥立层霄外”展示了山的雄伟与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高耸入云的气势。
然而,诗人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不忘人生的变迁,“年华频改”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山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青山的持久与人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锁烟霏:早晨的雾气锁住了山间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暮凝空翠:傍晚时分,天空的青色显得更加凝重,气氛宁静。
- 千峰迥立层霄外:千座高峰挺立在层层云霄之外,表现出山的雄伟壮丽。
- 阴晴变化百千般:自然的阴晴变化多种多样,描绘出自然的多姿多彩。
- 丹青难写天然态:用画笔难以表现自然的真实状态,强调自然的美无法完全被艺术所再现。
-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人们生活在山中,但时光却不断流逝。
-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花虽已凋零,但青山依旧常在,象征着自然的永恒。
- 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人生如同一场梦,究竟能持续多久?又有谁能像青山那样持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一场梦,强调其短暂与虚幻。
- 对仗:如“朝锁烟霏,暮凝空翠”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渴望持久与宁静的心境,强调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生命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霏:象征着晨雾的朦胧,带来宁静的氛围。
- 空翠:代表傍晚的清新与深邃。
- 千峰: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山花: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富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朝锁烟霏”指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色?
A. 正午
B. 清晨
C. 傍晚 -
诗中提到的“千峰”形容的是怎样的景象?
A. 平坦
B. 高耸入云
C. 低矮 -
诗人对比了什么与什么,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A. 山花与青山
B. 人生与梦
C. 天空与大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生活的宁静与美丽。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抡的诗更加注重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景色的细腻与情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叹,但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