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尽日 李昌符 〔唐代〕
江头从此管弦稀, 散尽游人独未归。 落日已将春色去, 残花应逐夜风飞。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音乐声渐渐稀少, 游客们散去,只有我独自未归。 夕阳带走了春天的色彩, 残余的花朵随着夜风飘飞。
注释:
- 管弦:指音乐,古代多用管乐器和弦乐器。
- 稀:少。
- 散尽:全部散去。
- 独未归:独自一人没有回家。
- 落日:夕阳。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残花:凋谢的花朵。
- 逐:随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昌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诗人独自留在江边,感受着春天的离去和夜晚的来临,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感伤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和对孤独的体验。首句“江头从此管弦稀”,以音乐的稀少暗示了热闹的结束和冷清的开始。次句“散尽游人独未归”,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周围游人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落日已将春色去,残花应逐夜风飞”,通过夕阳和残花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离去和夜晚的来临,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头从此管弦稀:江边的音乐声渐渐稀少,暗示了热闹的结束和冷清的开始。
- 散尽游人独未归:游客们全部散去,只有诗人独自一人没有回家,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 落日已将春色去:夕阳带走了春天的色彩,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残花应逐夜风飞:凋谢的花朵随着夜风飘飞,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离去和夜晚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拟人:“残花应逐夜风飞”中的“应逐”赋予了残花以人的行为,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落日已将春色去,残花应逐夜风飞”中的“落日”与“残花”,“春色去”与“夜风飞”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和对孤独的体验。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夜晚的来临,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头:江边的景象,象征着热闹的场所。
- 管弦:音乐,象征着欢乐和热闹。
- 游人:游客,象征着人群和社交。
- 落日: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
- 残花:凋谢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管弦稀”指的是什么? A. 音乐声渐渐稀少 B. 管乐器和弦乐器稀少 C. 江边的音乐声渐渐稀少 D. 音乐声渐渐增多
-
诗中的“独未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欢乐 C. 期待 D. 满足
-
诗中的“落日已将春色去”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开始 B. 春天的结束 C. 夜晚的来临 D. 音乐的结束
-
诗中的“残花应逐夜风飞”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C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伤。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昌符的《三月尽日》: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伤,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与李昌符的《三月尽日》: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昌符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