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驱马柴关道,遥遥畏著鞭。
两行交灌木,一线上青天。
胆落青羊水,眼明紫柏烟。
赤松如可访,亦欲揖群仙。
白话文翻译:
驱马行驶在柴关的道路上,远远地就感到打马鞭的威慑。
两边的灌木交错成行,头顶上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胆子落到青羊水中,眼睛明亮如紫柏烟雾般清晰。
如果可以拜访赤松,我也愿意向群仙致敬。
注释:
- 柴关道:指通往柴关的道路,这是一条山间的马道。
- 鞭:马鞭,象征着行旅中的威慑与压力。
- 交灌木:两旁的灌木丛生,形成一道自然的屏障。
- 青羊水:可能指青色的山水,清澈而宁静。
- 紫柏烟:紫柏树的烟雾,意象清新,带有一种神秘感。
- 赤松:形象化的松树,常被视作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 群仙:指的是神仙,表达对自然与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纪,清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成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世与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度柴关岭》是一首描写山间旅行的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驱马柴关道”直入主题,迅速让读者感受到身处于一个苍茫的山野之中,马的奔跑与鞭声带来的不安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对未知的畏惧与敬畏。接着的“两行交灌木,一线上青天”,描绘出了两旁密集的灌木与高高的蓝天,给人一种深邃而广阔的感觉,仿佛天地间的浩瀚尽收眼底。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进一步用“胆落青羊水,眼明紫柏烟”来表达心中的清澈与明亮,这种对称的描写手法,使得情感与自然景象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内外和谐的美感。最后“赤松如可访,亦欲揖群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超脱境界的渴望,赤松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成为了诗人向往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驱马柴关道:开头直入主题,表现出诗人正在骑马穿行于柴关的道路,给人一种移动的感觉。
- 遥遥畏著鞭:远处的马鞭声让人感到畏惧,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两行交灌木:描绘出两旁茂密的灌木,构建出一种自然的屏障。
- 一线上青天:头顶是晴朗的天空,形成了地与天的对比,增强了空间感。
- 胆落青羊水:内心的恐惧与宁静相互交织,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 眼明紫柏烟:眼睛明亮且清晰,仿佛看到了具象的烟雾,增强了意象的神秘感。
- 赤松如可访:赤松树的出现,象征着高洁与长寿,诗人渴望接触这种境界。
- 亦欲揖群仙:对神仙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超脱自然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胆落青羊水,眼明紫柏烟”,形成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青羊水”、“紫柏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神秘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关: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探索。
- 青羊水: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内心的平静。
- 紫柏烟:神秘而清新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灵性。
- 赤松:高洁与长寿的象征,代表着超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驱马柴关道”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一条繁华的街道
- B. 一条山间的马道
- C. 一片宁静的湖泊
-
“胆落青羊水”中的“青羊水”象征什么?
- A. 恐惧
- B. 清澈与宁静
- C. 烟雾
-
诗人最后希望拜访的是谁?
- A. 人类
- B. 群仙
- C. 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常纪的《度柴关岭》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常纪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内心的探索,而李白则通过壮阔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二者在情感基调和风格上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