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琳老还大明山》
时间: 2025-01-11 17:04:3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琳老还大明山
作者: 苏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身老与世疏,但有世外缘。
五年客江西,扫轨谢往还。
依依二三老,示我马祖禅。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
偶成江东游,欲别空凄然。
缘散众亦去,飘若风中烟。
高安三长老,与之甚熟,
别后文老去洞山,聪老去圣寿,全老化去。
华阳本荒邑,缁素明星悬。
偶然得老尉,旧依育王山。
琏公善知识,不见十九年。
我昔未闻道,问以所入门。
告我従信人,授我普眼篇。
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
南归发尽白,尺书今始传。
不知邻邑中,乃有门人贤。
百里走相访,触热汗雨翻。
怀中出诗卷,清绝如断蝉。
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绵绵。
空斋默相向,欲语不能宣。
未暇答佳意,归锡锵金环。
空有维摩病,愧无维摩言。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大了,与世间的联系变得疏远,但仍然有一些世外的缘分。五年来我身在江西,告别时心中感慨万千。依依惜别的几位老者,向我传授了马祖的禅理。我的身心忽然变得明净宽广,不再被世俗的污垢所缠绕。偶尔游历江东,临别之时感到空虚和凄凉。缘分散去,众人也都离去,飘荡得如同风中烟雾。高安的三位长老,我与他们非常熟悉,分别后文老去洞山,聪老去圣寿,全老也化去了。华阳本是个荒凉的地方,僧俗之间如星辰般悬浮。偶然得知老尉在此,曾经依靠育王山而居。琏公是位善知识,我已有十九年未见。我当年尚未闻道,询问他入道的方法。他告诉我要依靠信任的人,授我普眼篇。那百尺高的松树,正是从一寸根开始生长的。南归的途中,白发已尽,今日才开始书信相传。我不知道邻近的地方,竟然有贤良的门徒。百里相访,热汗如雨翻滚。怀中拿出诗卷,清新绝伦如同断翅的蝉。我刚刚经历了寒热病痛,气力微弱绵绵。在空旷的书斋里默默相对,想要说话却无法表达。未能回应您的美意,归来时带着响亮的金环。空有维摩的病痛,却愧疚自己没有维摩的智慧言辞。
注释:
- 身老与世疏: 年纪大了,和世俗的联系变得疏远。
- 马祖禅: 指的是马祖道一,是禅宗一位重要的祖师。
- 维摩病: 维摩诘是《维摩诘经》的主角,其病痛象征着世俗的烦恼与困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和其兄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作品以简洁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晚年,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送琳老还大明山》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苏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老年人的孤独与超脱。诗中通过对马祖禅的提及,展示了他对禅理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头便以“身老与世疏”开篇,揭示了年岁渐长后人与世俗的疏离感,随后通过回忆与朋友的交往和对老友的思念,展现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珍视与怀念。诗中反复出现的“老”字,不仅是对朋友年迈的感叹,也映射出诗人自身对老年的思考。
从意象上看,诗中“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形象地表达了成长与成就的艰辛过程,强调了扎根于信仰与理想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通过对文学与知识的追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对解脱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志向高远、心怀坦荡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老与世疏,但有世外缘”:年纪大了,与世俗的联系变得疏远,但仍有一些超脱的缘分。
- “五年客江西,扫轨谢往还”:在江西做客五年,告别时心中感慨。
- “依依二三老,示我马祖禅”:几位老者向我传授马祖的禅理。
-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身心突然变得清明宽广,不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 “飘若风中烟”,比喻人生如烟,转瞬即逝。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知识的深思,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老: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马祖禅: 象征着追求智慧与超脱的境界。
- 松树: 象征着坚韧与成长,强调扎根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祖禅”指的是哪位禅宗祖师?
- A. 释迦牟尼
- B. 马祖道一
- C. 六祖慧能
- D. 达摩祖师
-
“身老与世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年轻的怀念
- B. 对世俗的厌倦
- C. 对孤独的无奈
-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土与亲人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描绘了旅途中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辙与其兄苏轼的作品,虽然同为宋代文人,但苏辙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哲理思考,而苏轼则更为豪放与奔放,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