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古辞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5:2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
逢君金华宴,得在玉几前。
三川穷名利,京洛富妖妍。
恩荣难久恃,隆宠易衰偏。
观席妾凄怆,睹翰君泫然。
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
白话文翻译
橘子生长在湘水旁,流传的却是微薄的名声。
遇到你时,正值金华的宴会,我得以坐在玉桌前。
三川之地追求名利,京洛之间富丽妖艳。
但恩宠难以长久依靠,荣华容易衰退偏移。
看着席间的妾侍凄怆,见到君子的泪水潸然。
我只能抱着忠孝的志向,仍然如葑菲般迁徙。
注释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是南方著名的河流。
- 菲陋:指微薄、低劣的意思。
- 金华:指金华宴,即盛大的酒宴。
- 玉几:玉做的桌子,象征高贵。
- 三川:泛指江河湖泊,象征名利之地。
- 京洛:指古都长安和洛阳,象征繁华。
- 恩荣:指恩宠与荣华。
- 隆宠:指受到的宠爱。
- 妾凄怆:指妾侍悲伤的样子。
- 泫然:形容泪流的样子。
- 忠孝志:忠于国家,孝顺父母的志向。
- 葑菲:比喻微薄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 414年-466年),字明远,号少游,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南朝刘宋。鲍照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歌而闻名,尤其在抒情和咏物方面颇有成就。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的理想、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绍古辞七首》是鲍照在政治动荡、个人遭遇困境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冷静分析与对忠孝理想的坚持,反映了鲍照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绍古辞七首 其一》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宴会场景与个人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名利与忠孝的思考。开篇以“橘生湘水侧”引入,象征着一种地方的独特性与局限性,暗示着微薄的声名与质量相悖。接着进入宴会的场景,鲍照以“金华宴”与“玉几”营造出一种奢华的氛围,但同时又透出一种对荣华富贵短暂性的忧虑。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妾凄怆”和“君泫然”的描写,强调了人情冷暖与情感的脆弱,表达了对忠孝理想的坚持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名利的反思,到对人际关系的感慨,最终升华为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鲍照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
橘子生长在湘水旁边,传颂的却是微薄的名声。这里用橘子作为象征,暗示着地方的特产与其声誉的较量。 -
逢君金华宴,得在玉几前。
遇到你在金华的宴会上,我有幸坐在玉桌前。这一句描绘了宴会的华丽与作者的自豪。 -
三川穷名利,京洛富妖妍。
三川之地追求名利,京洛之间则富丽妖艳。这里指出名利的追求与繁华的生活。 -
恩荣难久恃,隆宠易衰偏。
然而恩宠与荣华难以长久依赖,宠爱容易衰退偏移。作者感叹名利的无常与人情的变幻。 -
观席妾凄怆,睹翰君泫然。
看着席间妾侍的悲伤,看到君子的泪水流淌。情感的真实与深刻,在这句中得以展现。 -
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
我只能怀抱忠孝的志向,但仍然如葑菲般流离。这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橘生湘水侧”比喻出地方的声名与价值。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整齐,形成对仗的美感。
- 排比:通过多个场景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与忠孝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短暂荣华的厌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敏感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橘:象征地方特产,代表独特的身份。
- 金华宴:象征名利与华丽的生活。
- 玉几:象征高贵与优雅。
- 妾侍:象征情感的悲伤与复杂。
- 泪水:象征心灵的脆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湘水”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河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湘江
D. 淮河 -
“金华宴”代表了什么?
A. 贫穷
B. 奢华的宴会
C. 普通的聚会
D. 乡村的节日 -
诗中提到的“忠孝志”指的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国家和父母的忠诚与孝顺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答案
- C. 湘江
- B. 奢华的宴会
- B. 对国家和父母的忠诚与孝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鲍照 vs. 李白:鲍照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壮志与自然的美。
- 鲍照 vs. 杜甫:杜甫的诗多关注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鲍照则更关注个人的理想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鲍照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