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篇》
时间: 2025-01-26 03:3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竹篇
作者: 何景明 〔明代〕
君不见真翁堂下竹贯日,
干云千尺高亭亭。
万木避霜色飒飒,
空岩回翠涛平生。
直节本无偶,
手栽琅玕种琼玖。
风月何曾忘此君,
松梅况自称三友。
东曹郎君翁所奇,
节概更与翁名齐。
神龙昔向沧波化,
彩凤今从玉树栖。
高堂兹辰开寿箓,
却洗金盘对春竹。
霓旌昼下仙人车,
云管宵停嬴女曲。
翁家旧住上林西,
托根白近蓬莱池。
雪崖冰柱映楼阁,
雨露常沾万岁枝。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真翁堂下的竹子穿透阳光吗?
它的干高达千尺,亭亭如盖。
万树都避开霜寒,色彩摇曳,
空山回响着翠绿的涛声,平静而悠然。
这竹子笔直的节干本无相似,
是手栽的琅玕与琼玖。
风月从未忘记过这位君子,
松与梅更自称为三友。
东曹郎君对这竹子赞叹不已,
它的节概更与翁的名字相齐。
神龙曾在沧海中化形,
彩凤如今栖息于玉树之上。
高堂今天开设寿箓,
将金盘洗净,对着春竹。
霓裳羽衣的仙车在白昼下行驶,
云端的乐声在夜晚停驻,唱着嬴女的曲子。
翁家旧居在上林西,
根植于白近蓬莱池旁。
雪崖与冰柱映照着楼阁,
雨露常常沾润着万岁枝。
注释
- 真翁:指的是一位真正的隐士或高人。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高洁的品德。
- 三友:指松、竹、梅,常用以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
- 东曹郎君:指东宫的年轻王子,可能是对竹子的赞美。
- 蓬莱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哲理和自然意蕴。
创作背景:在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精神寄托在诗歌中,竹子作为高洁的象征,常被文人所歌颂。此诗作于何景明寄情于竹的环境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修竹篇》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何景明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与坚韧性格。诗中描绘的竹子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展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竹子“干云千尺高,亭亭”展现了它的高大挺拔,而“直节本无偶”则强调了其独特的品质,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风月何曾忘此君”,表达了诗人与竹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竹子在风月之间依旧挺立,象征着不被外界干扰的孤高与纯粹。此外,诗中提到的“松梅况自称三友”,则将竹子与松、梅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其高尚的品德。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何景明传达了人生态度与理想,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两句通过视觉描绘竹子高耸入云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宏伟的自然景观。
- “万木避霜色飒飒”,描绘了竹子在寒霜中依旧挺立的坚定。
- “直节本无偶”,强调竹子的独特与不凡。
- 中间部分通过互动与友谊的描写,表现了竹子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结尾部分以仙人车与蓬莱池的意象,升华了诗的境界,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高洁的品德,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竹子赋予了情感,使其与诗人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竹子的描述,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一种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高洁。
- 松梅:代表志同道合的友谊。
- 仙人车:象征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蓬莱池:代表长生与超脱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木避霜色飒飒”中的“霜”是指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生命的脆弱
C. 高洁的品质
答案:A -
“松梅况自称三友”中的“三友”指的是哪些植物? A. 松、梅、竹
B. 竹、梅、菊
C. 松、竹、梅
答案:C -
诗中“神龙昔向沧波化”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by 郑燮
- 《竹与松》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比较何景明的《修竹篇》与郑燮的《竹石》,两者均通过竹子表现高洁品质,但何景明更注重友谊的描绘,而郑燮则侧重于竹子的坚韧与不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精选》
- 《何景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