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发青神县,扁舟出峡难。
乱花丛陡壁,残月落惊滩。
树老知风早,江宛抱月寒。
庐山尤夜好,谁在故乡看。
白话文翻译:
清晨从青神县出发,划着小船驶出险峻的峡谷,真是艰难。乱花丛生的陡峭山壁上,残月悄然落下,惊起了滩涂的水声。老树早已知道风的动向,江水依旧冷冷地拥抱着月亮。庐山的夜晚尤其美丽,谁在故乡遥望这一切呢?
注释:
- 青神县:位于四川省,因其自然风光而闻名。
- 扁舟:小船,指的是用来在峡谷中航行的小型船只。
- 峡:峡谷,指狭窄的山间水道。
- 乱花丛:形容盛开的花朵繁多而杂乱。
- 陡壁:陡峭的山壁。
- 惊滩:指水流冲击滩涂的声音。
- 树老:形容树木年纪已大,经历了许多风雨。
- 江宛:江水柔和,抱着月亮,形容景色的宁静和美好。
- 庐山: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以自然景观著称。
典故解析:
- 庐山: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象征着高洁和超然的境界。
- 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与乡愁、孤独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凤喈,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受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影响,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长峡》创作于诗人游历青神县时,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长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出峡的艰难和峡谷的美丽。开篇“晴发青神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神县,诗人乘着扁舟,逐渐驶出险峻的峡谷,表现出一种面对自然险阻的勇气和坚定。然而,接下来的“乱花丛陡壁,残月落惊滩”,则转向描绘峡谷中繁茂的花丛和陡峭的山壁,残月的落下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接下来的“树老知风早,江宛抱月寒”,通过树木和江水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冷寂。老树似乎早已懂得风的来去,而江水则在冷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寒冷,体现出一种孤独和思索。
最后一句“庐山尤夜好,谁在故乡看”则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庐山的夜晚更显得美好,然而远在他乡的诗人却无法与之共赏,情感深沉而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发青神县:清晨时分,从青神县出发,带有一种清新和希望的感觉。
- 扁舟出峡难:小舟在峡谷中航行非常艰难,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乱花丛陡壁:生动地描写了峡谷两边花丛与山壁的美丽景象。
- 残月落惊滩:残月的落下与滩涂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荡的氛围。
- 树老知风早:老树象征着智慧与经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
- 江宛抱月寒:描绘江水的柔和与冷清,表达孤独的情感。
- 庐山尤夜好:反映出庐山的夜晚之美,是一种自然的赞美。
- 谁在故乡看: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宛抱月寒”,将江水与月亮进行比喻,形成美妙的意象。
- 拟人:树木“知风早”,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峡谷的自然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一种人对自然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神县: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 扁舟:象征旅行与探索。
- 乱花丛:象征生命的繁茂与多样。
- 残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庐山:象征高洁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
“庐山尤夜好”中的“尤”字表示什么? a) 特别
b) 一般
c) 不好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集中在哪里? a) 湖泊
b) 峡谷
c) 草原
答案:
- b) 小船
- a) 特别
- b) 峡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文凤喈的《长峡》更注重对峡谷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倾向于晚秋时分的宁静与深远。两者虽同为山水诗,但在情感的细腻程度与景象的描绘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文凤喈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