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诸侯客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犬吠鸡鸣者,皆为席上珍。
如何弹铗客,亦有窃弓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犬吠和鸡鸣的声音,都是席间的美好珍品。为什么弹奏铗(乐器)的客人中,也会有窃取弓箭的人呢?
注释:
- 犬吠:狗叫声。
- 鸡鸣:鸡叫声。
- 席上珍:席上美好的珍品,指那些日常生活的声音。
- 弹铗:弹奏乐器,这里暗指音乐或文人雅士的活动。
- 窃弓:偷窃弓箭,象征不正之事。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犬吠鸡鸣”,在古代常常被看作是乡村生活的美好意象,象征着安宁与富足。而“弹铗客”则是指那些在宴席上歌唱、弹奏的文人。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揭示出文人雅士中也可能存在不道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春,号石林,晚号白云山人,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的诗人。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以词、诗著称,风格豪放、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人之间的竞争激烈,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中存在的虚伪与伪善。
诗歌鉴赏:
《诸侯客》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传达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人性。诗的开头提到的“犬吠鸡鸣”,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一种乡村的安宁与美好。而后半句“如何弹铗客,亦有窃弓人”则突然转折,揭示出在这个看似和谐的环境中,潜藏着不安与欺骗,令人警觉。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批判,也让人思考在美好的表象下,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通过对日常声音的描绘与对人性丑恶的揭露,诗人展现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并引发读者的深思。全诗在音韵上也极具美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犬吠鸡鸣者:指狗叫和鸡鸣的声音,象征着乡村的生活气息。
- 皆为席上珍:这些声音在宴席上被视为珍品,突出其生活的美好。
- 如何弹铗客:转向弹奏乐器的客人,暗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 亦有窃弓人:指出在这一群体中,也可能有偷窃者,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犬吠鸡鸣与弹铗客的对比,突显出社会的复杂性。
- 象征:犬吠鸡鸣象征美好的生活,而窃弓人则象征社会的不正之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声音,反映出在美好表象下的丑恶人性,表达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犬吠:象征着乡村的生活气息,代表着安宁。
- 鸡鸣:同样象征着富足与美好。
- 弹铗:代表文人雅士的文化活动,体现出社会的繁华。
- 窃弓:象征着潜在的阴暗面,警示人们对人性深处的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犬吠鸡鸣”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乡村的安宁
- B. 战争的警报
- C. 商业的繁荣
-
诗中的“窃弓人”指的是什么?
- A. 文人雅士
- B. 不道德的人
- C. 农民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反映社会丑恶
- C. 颂扬英雄
-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
诗词对比:可以将《诸侯客》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前者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后者则强调个人的豪情和对人生的洒脱态度,展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