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冢中夷跖同枯骨,身后逢干享令名。
读遍永阳文献录,可怜齰舌老司老。
白话文翻译:
坟墓中夷、跖的干尸如今也只是枯骨,
在他们身后的人享有着名声。
我读完《永阳文献录》,不禁感叹,真可怜那口齰舌的老者。
注释:
- 夷、跖:夷和跖是古代的两位盗贼,夷指的是夷光,跖指的是跖狗。两人因犯下大罪而被处死。
- 身后:指在他们死后,依然有人因他们的名声而获得利益。
- 享令名:享受名声的意思。
- 永阳文献录:指的是一部文献,可能是记录古代历史或人物的书籍。
- 齰舌:形容年老、说话时口吃的样子。
- 老司老:指年老的书生,可能隐喻对知识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汝腾,宋代诗人,因其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研究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咏怀、抒情为主,风格深沉。
-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代,一个文人地位逐渐上升的时代,诗人感叹历史人物的命运与个人的追求,反映了对名利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名声的反思。前两句以夷、跖的典故引入,强调了人们在死后仍然能够享有名声的概念,暗示着名声的虚幻和短暂。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无情。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自己所读文献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名声的复杂态度。整体上,诗歌既有历史深度,也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在汉字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冢中夷跖同枯骨:意指历史人物夷和跖如今只有枯骨,暗示死亡的终极和名声的虚无。
- 身后逢干享令名:指在他们死后,依然有人因他们的名声而获利,反映了名声的持续影响力。
- 读遍永阳文献录:表明诗人的哲思和对文献的渴望。
- 可怜齰舌老司老:感叹知识的追求和对老者的怜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名声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用“枯骨”比喻名声的虚无。
- 排比:句子运用排比增强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声与死亡的思考,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渺小,同时也反映了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和对过往人物的同情。
意象分析:
- 夷跖:象征历史的罪恶与名声的虚无。
- 枯骨:代表生命的终结与名声的消逝。
- 永阳文献录:象征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追求。
- 齰舌老司老:象征年老的知识分子,反映出对老年人和知识的同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夷、跖”是指什么?
a) 古代诗人
b) 古代盗贼
c) 古代皇帝 -
诗人对“身后逢干享令名”有何感慨?
a) 名声的重要性
b) 名声的虚幻
c) 名声的永恒 -
“可怜齰舌老司老”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知识的追求
b) 对名声的渴望
c) 对老人的同情
-
答案:
- b) 古代盗贼
- b) 名声的虚幻
- c) 对老人的同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描写对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对人生和名声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汝腾与李白在对名声的看法上,李白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和豪放,而赵汝腾则更关注历史的反思和名声的虚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作品,供深入研究。
- 《古文观止》:提供古代文人作品的全景,帮助理解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