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闽中旧寺》

时间: 2025-01-24 02:10:17

寺隔海山遥,帆前落叶飘。

断猿通楚塞,惊鹭出兰桡。

星月浮波岛,烟萝渡石桥。

钟声催野饭,秋色落寒潮。

旧社人多老,闲房树半凋。

空林容病士,岁晚待相招。

意思解释

送僧归闽中旧寺

原文展示:

寺隔海山遥,帆前落叶飘。
断猿通楚塞,惊鹭出兰桡。
星月浮波岛,烟萝渡石桥。
钟声催野饭,秋色落寒潮。
旧社人多老,闲房树半凋。
空林容病士,岁晚待相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寺庙与海山相隔遥远,船上的落叶随风飘荡。孤独的猿猴在楚地的边塞啼叫,惊飞的白鹭从船边掠过。星星和月亮在波光粼粼的岛屿上浮现,烟雾缭绕的藤萝渡过石桥。钟声催促着人们吃饭,秋天的色彩伴随着寒潮的涌来。旧社的人们大多已是老人,闲置的房屋和树木也开始凋零。空荡的林子可以容纳病弱的士人,年底时分期待着能够相聚。

注释:

  • 寺隔海山遥:寺庙和海山的距离很远。
  • 帆前落叶飘:船帆前的落叶在空中飘荡。
  • 断猿:孤独的猿猴。
  • 惊鹭:被惊动的白鹭。
  • 星月浮波岛: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照耀在波光粼粼的岛屿上。
  • 烟萝:烟雾缭绕的藤萝。
  • 钟声催野饭:寺庙的钟声催促人们吃饭。
  • 秋色落寒潮:秋天的景色伴随着寒潮涌来。
  • 旧社人多老:老旧的社群中大多数人已年迈。
  • 闲房树半凋:闲置的房屋和树木开始凋零。
  • 空林容病士:空荡荡的树林能够容纳生病的人。
  • 岁晚待相招:在年末的时候期待着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戴,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生活在诗歌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本诗描写了送别僧人回到闽中旧寺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切感受。诗中融入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事变化的感慨,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秋天的画面,诗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人情的味道。首联“寺隔海山遥,帆前落叶飘”以简练的句式,勾勒出寺庙的孤寂与远离,营造出一种遥远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断猿通楚塞,惊鹭出兰桡”则通过动物的描写,表现出那种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惆怅,猿的啼叫和鹭的惊飞,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境。

后面的几句描绘了月星、波岛的优美景色,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钟声催野饭”一语则将自然与人事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气息。最后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旧社的老人和凋零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空林容病士,岁晚待相招”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彰显了人性中的温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写寺庙与海山的遥远距离,营造出孤独感。
    • 第二句描绘船上落叶的飘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第三、四句通过动物的活动描绘出自然的动态,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第五、六句则呈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带有些许的孤寂。
    • 七、八句通过对旧社和空林的描写,表现出人事的变迁与孤独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惊鹭出兰桡”使得画面动感十足。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友的思念,体现了唐代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寺庙:象征着宁静与超脱。
  • 海山:代表着遥远的故乡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 猿猴和鹭:象征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秋色: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空林:象征着孤独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寺隔海山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密
    B. 孤独
    C. 欢乐

  2. “钟声催野饭”中的“钟声”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寺庙的钟声
    C. 风声

  3. 诗中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A. 星月
    B. 落叶
    C.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别情感与马戴的此诗,二者都表达了对故人的眷恋,但王维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马戴则融入更多自然意象,展现一种宁静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马戴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