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醉太平_寒食珠帘外》
时间: 2025-01-10 23:0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宫》醉太平·寒食珠帘外
作者:王元鼎〔元代〕
寒食珠帘外燕飞,乔木上莺啼,莺莺燕燕正寒食,想人生有几。
有花无酒难成配,无花有酒难成对。
今日有花有酒有相识,不吃呵图甚的?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辜负了禁烟,冷落了秋千。
春光去也怎留恋?听莺啼燕喧。
红馥馥落尽桃花片,青丝丝舞困垂杨线,
扑簌簌满地堕榆钱,芳心问倦。
花飞时雨残,帘卷处春寒。
夕阳楼上望长安,洒西风泪眼。
几时睚彻凄惶限?几时盼得南来雁?
几番和月凭阑干?多情人未还!
白话文翻译:
寒食节时,窗外的燕子飞翔,树上的黄莺在啼鸣,莺莺燕燕正值寒食,想人生有多少次这样的时光呢?
有花却没有酒,难以成就一对;有酒却没有花,也难以成全。
今天有花有酒还有知己,何必再顾虑那些呢?
声声啼鸣的乳鸦,打破了美好的时光。
夜深时,微雨滋润着堤岸,香风送到千家万户。
画楼里洗净了鸳鸯瓦,彩绳半湿的秋千架。
我醒来时,红日透过窗纱,听见街头卖杏花的声音。
辜负了禁烟的清静,冷落了秋千的乐趣。
春光已经离去,怎能依依不舍?听莺啼燕喧。
红红的桃花瓣纷纷落尽,青丝的柳条被风舞动,满地飘落的榆钱,芳心却已疲倦。
花飞时,雨又残,帘卷处春寒。
在夕阳下的楼上望着长安,泪眼洒落在西风中。
几时才能解除这凄惶的限制?几时才能盼得南来的大雁?
多少次在月光下倚着栏杆?多情的人尚未归来!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
- 珠帘:一种装饰用的帘子,常用珠子编制。
- 莺啼:黄莺鸣叫,象征春天。
- 韶华:美好的年华,形容青春时光。
- 杏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榆钱:榆树的种子,形状如钱,春天落地,象征春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元鼎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兼具清新与雅致,擅长用生动的意象勾勒出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醉太平·寒食珠帘外》创作于寒食节,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感慨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试图通过酒花来抵消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开篇用"寒食珠帘外燕飞"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春日气息。燕子和黄莺的鸣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也隐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有花无酒难成配,无花有酒难成对”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互补与和谐,强调了生活的美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而后,诗人用“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温馨,令人感受到春夜的柔和与惬意。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春光去也怎留恋?"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诗人以“几时睚彻凄惶限?几时盼得南来雁?”的疑问,表现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渴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词语言清丽,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珠帘外燕飞:窗外的燕子在飞,暗示春天的来临。
- 乔木上莺啼:树上的黄莺在啼鸣,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 莺莺燕燕正寒食:春天的鸟儿在欢叫,正值寒食节,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想人生有几:感叹人生短暂,值得珍惜。
(后续句子依此类推进行详细解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春光”比作美好的时光。
- 拟人:如“声声啼乳鸦”使得自然界更具生机。
- 对仗:如“有花无酒难成配,无花有酒难成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燕子:象征春天和生机,寓意希望。
- 莺啼:代表青春的活力与美好。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活的甜美。
- 榆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是指哪个节日?
- A. 清明节
- B. 端午节
- C. 中秋节
- D. 元宵节
-
诗中提到的“莺啼”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凋零
-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几时盼得南来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渴望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元鼎与李清照在描写春天时,王元鼎的《醉太平·寒食珠帘外》更侧重于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展现个人的情感与对往事的怀念。两者风格不同,但都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