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玉鳞口飞瀑》
时间: 2025-02-04 15:39: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玉鳞口飞瀑
——梁启勋
是银河倒泻下天来,珠玉散缤纷。
听泠泠激石,淙淙穿亢,溅洙飞尘。
潇洒千年风雨,岩壑自生云。
潭水沉松影,鳞甲惊人。
夹道悬崖天窄,度小溪清浅,时见青蘋。
喜深山昼永啼鸟倍相亲。
问何时春风来此,看石苔痕迹有新陈。
徘徊久为登临意,缓步芳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飞瀑如银河倾泻而下,水珠如玉散落四方的壮丽景象。耳边传来水流激荡石头的声音,水声潺潺,飞溅起细小的水尘。历经千年风雨,山岩间自生出云雾。潭水中映出松树的倒影,水中闪烁着鱼鳞般的光泽。两旁悬崖峭壁,空间狭窄,缓缓流过的小溪清澈见底,时而可见青萍漂浮。深山里的鸟儿在白昼更显得亲切。我不禁问道:何时春风能来到这里,看看石头和苔藓上留下的痕迹,有的是新生的,有的是旧的。徘徊在此已久,心中充满了攀登的欲望,缓步走在芳草茵上。
注释
-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古代诗歌中常用以比喻水流的壮观。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
- 淙淙:形容水流的声音。
- 溅洙:水花四溅。
- 潇洒:形容洒脱、自然的状态。
- 岩壑:山岩与沟壑。
- 青蘋:青色的浮萍,生长在水面上。
- 苔痕迹:苔藓的痕迹,象征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梁启勋游览山水之际,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沉思,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玉鳞口飞瀑》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飞瀑的壮观与清幽的自然环境,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银河倒泻”形象地描绘了飞瀑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的“珠玉散缤纷”,更是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出水流的动感与美丽。
诗中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读者也能听到那“泠泠激石”的水声。接着,诗人提到“潇洒千年风雨”,展示了自然在时间的变迁中依旧生机勃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春风的期待和对新旧交替的思考,带有一丝感伤的哲理意味,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银河倒泻下天来,珠玉散缤纷:描绘飞瀑的壮丽景象,银河与飞瀑的对比加强了水流的壮观。
- 听泠泠激石,淙淙穿亢,溅洙飞尘:通过声音描写,增强了水流的动态感。
- 潇洒千年风雨,岩壑自生云:展现自然的恒久与变化,时间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 潭水沉松影,鳞甲惊人:描绘水面与水下的景象,展现出宁静与生机。
- 夹道悬崖天窄,度小溪清浅,时见青蘋:表现环境的险峻与美丽,增加了空间感。
- 喜深山昼永啼鸟倍相亲:通过鸟鸣,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 问何时春风来此,看石苔痕迹有新陈:引出对时间的思考,新旧交替。
- 徘徊久为登临意,缓步芳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留恋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河倒泻”比喻飞瀑的壮观。
- 拟人:如“啼鸟倍相亲”,赋予鸟儿情感。
- 对仗:如“夹道悬崖天窄,度小溪清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河:象征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 飞瀑:代表生命的力量与活力。
- 潭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沉静。
- 青蘋: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是银河倒泻下天来”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A. 星星 B. 飞瀑 C. 太阳
-
“潇洒千年风雨”中“潇洒”是什么意思? A. 精致 B. 随意 C. 严肃
-
诗中提到的“青蘋”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植物 C. 一种石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是山水题材,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更侧重于豪情与人生哲理,展现了一种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 《清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