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所思》
时间: 2025-01-11 05:55:42意思解释
望月有所思
原文展示: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
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
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
白话文翻译:
九月的秋风凉爽而肃穆,千里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明亮的圆月伴随着露水的清澈,碎碎的影子随着波浪而来。月光像霜一样明亮,照在玉石铺砌的地面上,似乎像镜子映照着珍珠的胎儿。黄昏的颜色依稀在关口附近,边塞传来杂乱的哀伤乐声。离居之人共享这月光,却又共同徘徊在怨恨的情绪中。自己绕着南飞的羽毛,空自觉得自己在北堂的才华不被重视。
注释:
- 九秋:指农历九月,象征深秋。
- 凉风肃:凉爽的秋风,带有肃穆的气氛。
- 千里月华:广阔无垠的月光。
- 圆光随露湛:圆月的光辉伴随着露水的清澈。
- 似霜明玉砌:比喻月光像霜一样照在像玉石铺成的地面上。
- 晚色依关近:黄昏的颜色临近关口。
- 边声杂吹哀:边疆传来的乐声杂乱而悲伤。
- 离居分照耀:分居的人在月光下共照,但又感到孤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骆宾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684年,卒于738年。他以骈文见长,作品风格独特,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秋天的一个晚上,诗人独自在外,感受到月光的清冷与孤独,借以表达思乡之情和对离别的怅惘。
诗歌鉴赏:
《望月有所思》是一首描写秋夜月色及思乡情怀的诗。开篇的“九秋凉风肃”直接引入了诗的时空背景,令人感受到一丝清凉的肃穆之感,接着“千里月华开”则展现了月光的广阔与明亮,仿佛将一切都笼罩在银色的光辉之中。诗中的意象极为细腻,月光如霜、如镜,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边声的哀怨、离居的无奈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末“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更是将思乡之情与对自身才华的自我怀疑相融合,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秋凉风肃”:九月的秋风清凉而肃穆,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千里月华开”: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照耀着千里。
- “圆光随露湛”:圆月的光辉伴随着露水的清澈光泽。
- “碎影逐波来”:月光的影子如碎片般随着水波而动。
- “似霜明玉砌”:月光明亮如霜,照在玉石铺成的地面上。
- “如镜写珠胎”:如同镜子映照着珍珠的胎儿,反射出美丽的光辉。
- “晚色依关近”:黄昏的颜色临近关口,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边声杂吹哀”:边塞传来的音乐杂乱而悲伤,映衬出内心的忧伤。
- “离居分照耀”:离别的居所共享这明亮的月光,但心中却充满怨恨。
- “怨绪共裴徊”:怨恨的情绪在心中徘徊。
- “自绕南飞羽”:自己绕着南飞的鸟儿,暗示着思乡与无奈。
- “空忝北堂才”:内心觉得在北堂的才能不被重视,感到无奈与愧疚。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霜明玉砌”,将月光比作霜,形象生动。
- 拟人:如“怨绪共裴徊”,将情感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照亮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秋风: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带来凉意与肃穆。
- 边声:暗示了离别的哀愁,增强了诗的悲伤气氛。
- 南飞羽:象征思乡之情,表明对故土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圆光随露湛”描绘了什么?
- A. 太阳的光辉
- B. 月亮的光辉
- C. 星星的光辉
- D. 火焰的光辉
-
诗中提到的“边声杂吹哀”所指的是什么?
- A. 欢乐的音乐
- B. 悲伤的音乐
- C. 自然的声音
- D. 人们的笑声
答案:
- C
- B
- 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光为主题,但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节日的背景,传达了对兄弟的深切思念,情感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骆宾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