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题东屯诗四首
作者: 李壁
连峰叠嶂拥峥嵘,
个里谁知掌样平。
还有人家留客醉,
石榴花下听啼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的山峰层叠而起,壮丽而奇特,然而在这片山水之间,谁又能知道这里的宁静与平和呢?在这里,还有人家在留客畅饮,石榴花下听着黄莺的啼叫,别有一番乐趣。
注释:
- 连峰:连绵的山峰。
- 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峦。
- 峥嵘:形容山势高耸而显得雄伟。
- 个里:这里,指代特定的地方。
- 掌样平:形容平静、安宁。
- 人家:指居住的人家。
- 留客醉:指热情地招待客人,饮酒作乐。
- 石榴花:春夏季节盛开的花,象征富贵和美好。
- 啼莺:黄莺的鸣叫声,生动而富有春意。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山水常常象征着隐逸与心灵的归宿。李壁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字景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山水之间,可能是诗人在游历东屯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当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赞美。
诗歌鉴赏:
李壁的《留题东屯诗四首》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和谐美。首句“连峰叠嶂拥峥嵘”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出一种雄浑的气势,山峰的叠嶂仿佛在拥抱着巍峨的高峰,给读者以视觉上的震撼。接下来的“个里谁知掌样平”,则巧妙地转入对宁静的思考,尽管外界的风光如此壮丽,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才更为珍贵。诗的后半部分,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生活图景:人家在石榴花下留客畅饮,黄莺的啼叫声更是渲染了春日的生机与欢愉,使整首诗在自然美与人情味之间达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这种将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手法,展现了李壁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峰叠嶂拥峥嵘:描绘山的壮丽,展现出自然的雄伟之美。
- 个里谁知掌样平:反思在这样的壮丽之中,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才是更重要的。
- 还有人家留客醉:描绘人们在这里欢聚,享受生活,表现出人间的温情。
- 石榴花下听啼莺: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美好,石榴花与黄莺的意象交织,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连峰叠嶂”比喻大自然的壮丽。
- 拟人:通过“留客醉”赋予人情味,表现生活的乐趣。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和谐,增强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珍惜,体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呼唤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 连峰叠嶂:自然的雄伟。
- 人家:人际温情。
- 石榴花:春天的美好,象征着富贵。
- 啼莺:生命的活力与春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自然与人情的赞美
C. 对战争的批判 -
“连峰叠嶂”描绘了什么? A. 强烈的风暴
B. 壮丽的山景
C. 寂静的湖泊 -
“石榴花下听啼莺”中的“啼莺”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悲伤的情绪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壁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着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山水之美,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壁诗全集》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李壁《留题东屯诗四首》的全面解读,涵盖了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以及相关作品推荐。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