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泛舟有忆》
时间: 2025-02-04 16:2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片银塘菱镜影,多情曾照惊鸿。
柳烟漂梦两朦胧。水花无赖甚,还斗脸霞红。
西去斜阳东去水,相逢直恁悤悤。
五湖心事冷秋蓬。愁丝吹不散,负却白蘋风。
白话文翻译:
一片银色的湖面如同菱镜一般的倒影,曾经多情地照见了惊鸿的身影。
柳树的烟雾中,梦境朦胧,水花如此无情,竟与霞光争艳。
西边的斜阳渐渐西去,东边的水流也在流逝,相逢时总是如此惆怅。
五湖的心事在秋风中冷却,愁绪如丝无法散去,辜负了白蘋的轻风。
注释:
- 银塘:指的是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水面。
- 菱镜:指菱角的叶子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形象生动。
- 惊鸿:形容美丽的女子,借指曾经的美好回忆。
- 柳烟:柳树随风摇摆,构成的烟雾般的景象,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 水花无赖:形容水花的无情,带有一丝人性化的情感。
- 愁丝:比喻愁苦的情绪,如丝般细腻。
- 白蘋风:指轻柔的风,白蘋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象征柔情。
典故解析:
- 惊鸿: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才子佳人的美好形象,源于《红楼梦》中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
- 白蘋:白蘋常常用来象征柔情与美好,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则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常常借景抒情,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某段感情波折时,借助泛舟的场景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思念,展现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 泛舟有忆》是一首充满感伤韵味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情的感慨。全诗以“银塘”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湖面,水面如镜,反射出美丽的景致,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回忆。随着“多情曾照惊鸿”的出现,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接着,柳烟和水花的描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流动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法捕捉的情感。诗中的“恤恤”一词,将那种惆怅与无奈的情绪传达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说,尽管美好的时光已逝去,但心中的思念依然未曾消失。
最后,诗人以“五湖心事冷秋蓬”结束,暗示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悲伤与无奈。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情感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银塘菱镜影:描绘出水面平静如镜,反射出周围的美景。
- 多情曾照惊鸿:曾经在这片水面上,映照出美丽的身影,充满了情感的回忆。
- 柳烟漂梦两朦胧:柳树的烟雾在水面上漂浮,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 水花无赖甚,还斗脸霞红:水花无情,与晚霞争艳,暗示着自然的无情。
- 西去斜阳东去水:夕阳和水流的流逝,隐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相逢直恁悤悤:即使相逢,但心中依旧惆怅。
- 五湖心事冷秋蓬:五湖的情感在秋风中变得冷却,象征着孤独与忧愁。
- 愁丝吹不散,负却白蘋风:内心的愁苦无法散去,辜负了那轻柔的白蘋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塘”、“菱镜”,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静美。
- 拟人:如“水花无赖”,赋予水花以人的情感特点。
- 对仗:如“西去斜阳东去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情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悲伤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塘: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柳烟:柔情似水,传达出一种梦幻与惆怅的情感。
- 水花:象征无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西去斜阳:代表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歌的忧伤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塘”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水面
- B. 银色的天空
- C. 银色的船只
-
“愁丝吹不散”中的“愁丝”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爱情
-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临江仙》李清照: 同样以“临江”为题,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充满了女性的细腻与柔情。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技巧与风格。
- 《清代诗人研究》——深入了解清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