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落叶》
时间: 2025-02-04 17:2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落叶
作者: 关锳 〔清代〕
西风一夜吹霜,千峰尽出荒林杪。
萧萧摵摵,如愁渐积,有多无少。
煮酒园荒,题诗石瘦,画栏斜靠。
念荒寒如此,休伤摇落,也还算归根早。
莫说悲秋词稿。自新来被愁分了。
哀鸿未过,凉蝉欲断,可堪怀抱。
聚点敲窗,碎声做雨,夜深谁扫。
剩乱山深处,夕阳疏柳,有残鸦噪。
白话文翻译:
西风一夜间吹起霜寒,千山万岭尽显荒凉的林木。
萧萧的落叶声,似乎愁绪渐渐加重,数量虽多但又似乎总是缺少些什么。
在荒凉的园中煮酒,石头上题写的诗句显得瘦弱,画栏斜靠着不再挺拔。
想到如此寒冷的荒野,不必为飘落的叶子而伤心,归根的时机也算早。
不要再谈论悲秋的诗篇。最近我被愁绪所困扰。
悲鸣的鸿雁尚未离去,凉蝉的声音也将要断绝,令人堪忧。
窗外雨点敲打,碎碎的声响像是雨声,夜深人静时,谁来清扫?
剩下的只是深处的乱山,夕阳照射下疏朗的柳树,偶尔有几只残鸦在叫唤。
注释:
- 霜:秋冬之交,天气寒冷时形成的白色冰晶。
- 杪:指树木的枯枝,形容荒凉的景象。
- 萧萧摵摵: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带有愁苦的情感。
- 煮酒园荒:在荒凉的园中饮酒,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 归根早:指落叶归根的自然规律,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 哀鸿:指悲鸣的鸿雁,常用以表现孤独和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关锳,清代诗人,擅长词赋,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自然描写著称。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冬之交,诗人感受到季节变换所带来的凄凉和孤独,借助落叶和荒园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反思。
诗歌鉴赏:
《水龙吟 落叶》通过描绘秋冬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内心的感慨。开篇以“西风一夜吹霜”引出秋的萧瑟,紧接着“千峰尽出荒林杪”,展现了大自然的冷清与荒凉,渲染了诗歌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煮酒园荒,题诗石瘦”,表达了自己在这荒凉环境中的孤独与沉思,仿佛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之中。
“念荒寒如此,休伤摇落,也还算归根早”,诗人以落叶为喻,提出了“归根”的哲理,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规律,虽有悲伤但又不失为一种释然。全诗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哀鸿未过,凉蝉欲断”,进一步加深了对孤独的感知,展现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最后一句“剩乱山深处,夕阳疏柳,有残鸦噪”,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秋冬景象,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一夜吹霜:描绘了秋风的寒冷,象征季节的变迁。
- 千峰尽出荒林杪:展现了荒凉的山林景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萧萧摵摵,如愁渐积:落叶声如愁绪般积累,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煮酒园荒,题诗石瘦:在荒园中饮酒、作诗,透露出诗人的孤寂与沉思。
- 念荒寒如此,休伤摇落:对落叶的态度转变,感悟到自然的规律。
- 莫说悲秋词稿:劝解自己不要再沉浸于悲秋之中。
- 自新来被愁分了:表达了近期被忧愁所困的状态。
- 哀鸿未过,凉蝉欲断:继续描绘孤独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聚点敲窗,碎声做雨:细腻的描写,增添了夜的静谧感。
- 剩乱山深处,夕阳疏柳,有残鸦噪:结尾描绘出一幅凄美的自然画面,留给读者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比作愁绪,增强了情感表达。
- 拟人:让自然景象如“萧萧摵摵”充满情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聚点敲窗,碎声做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季节变迁的思考,流露出对孤独与生命轮回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着秋冬的来临,带来寒意和凄凉。
- 落叶:代表生命的流逝与归根,既有伤感也有自然的哲理。
- 荒园:象征孤独和失落,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哀鸿与凉蝉:代表孤独与哀伤,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夕阳与疏柳: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冬的寒冷
C. 夏日的炎热
答案:B -
“煮酒园荒”中的“园荒”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花园
B. 荒凉的园地
C. 热闹的市场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哀鸿未过,凉蝉欲断”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与欢愉
B. 孤独与忧伤
C. 兴奋与激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孤独及思乡的情感。
- 杜甫《秋兴八首》:反映了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水龙吟 落叶》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前者更添宁静之美,后者则更显忧伤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与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