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馀干途中》
时间: 2025-01-11 09:5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馀干途中
楚泽南来愁正长,
清诗坐里废重阳。
茱萸满地谁家酒,
风雨孤舟客子乡。
汗漫功名怜泡影,
萧条容鬓感秋光。
陶翁归兴东篱下,
千古令人思渺茫。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南来的楚泽让我愁苦更深;坐在这里吟咏清诗,却把重阳节的气氛都废弃了。满地的茱萸,究竟是哪家在欢庆饮酒呢?在风雨中,孤舟漂泊,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对功名的追求,不过是如同泡影一般,令人惋惜;而秋光萧条,让我感受到容颜的衰老。陶渊明归隐于东篱之下,千古以来令人感到的只是那遥不可及的渺茫。
注释
- 楚泽:指楚地的水泽,象征着故乡或南方的地方。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象征着长寿。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常佩戴以求平安。
- 汗漫:形容功名的追求很大,几乎没有止境。
- 陶翁:指陶渊明,古代著名的隐士诗人,以归隐生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杭济,明代诗人,生活于明朝中期,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常常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九日馀干途中》写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在外漂泊,感受到节日的孤独与愁苦。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沉思。
诗歌鉴赏
《九日馀干途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的思念。在重阳节这个象征团圆与长寿的节日,诗人的心情却是愁苦的。他用“楚泽南来愁正长”开篇,点明了自己的情绪,令人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茱萸满地谁家酒”一句,既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又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尽管节日的庆祝在进行,但他却无法参与其中,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苦涩。
而“汗漫功名怜泡影”则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对功名的追求感到惋惜,似乎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最后以“陶翁归兴东篱下”收尾,既是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出一种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人对生命、对乡土的深切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泽南来愁正长:描述诗人来自南方的楚地,感到愁苦加深。
- 清诗坐里废重阳:在吟咏清雅的诗作中,忽视了重阳节的庆祝。
- 茱萸满地谁家酒:满地的茱萸,意指节日的象征,暗问谁家在庆祝。
- 风雨孤舟客子乡:在风雨中,孤舟漂泊,思念故乡。
- 汗漫功名怜泡影:对功名的追求像泡影一样虚幻,令人怜惜。
- 萧条容鬓感秋光:岁月流逝,秋光让人感到容颜的衰老。
- 陶翁归兴东篱下:提到陶渊明的归隐,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千古令人思渺茫:千古流传的道理让人感到渺茫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功名比作“泡影”,形象地表达其虚幻性。
- 对仗:如“汗漫功名”和“萧条容鬓”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泽:象征着故乡的亲切和温暖。
- 茱萸:代表重阳节的习俗,象征着团圆与长寿。
- 孤舟:象征流亡与漂泊,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陶翁:象征归隐与淡泊名利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在哪一天? A. 农历八月十五
B. 农历九月初九
C. 农历七月七日
D. 农历六月六日 -
“茱萸满地谁家酒”表明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渴望?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
诗人通过哪位诗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九日馀干途中》有相似的孤独情感。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孤独、思乡的感受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