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中元由金顶山回南谷山中书所见》
时间: 2025-04-28 16:5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柯子 中元由金顶山回南谷山中书所见
作者:顾太清
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
连林梨枣缀枝头。
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
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
牧踪樵径细寻求。
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夏日景致,诗人坐在轿子里缓慢游览,周围的森林中,梨树和枣树缀满了果实。几处背阴的篱笆上挂着牵牛花。远方的群山上,云彩刚刚聚拢,斜阳下的雨水刚刚停止。诗人细细寻找牧童和樵夫的踪迹,昨夜骤然而来的溪水环绕着村庄流淌。
注释
字词注释
- 絺绤:一种轻薄的丝织物,可以引申为清凉的感觉。
-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由人抬着。
- 牵牛:指牵牛花,常常用来装饰篱笆。
- 远岫:远处的山峦。
- 斜阳:指西斜的阳光。
- 牧踪:牧羊人的足迹。
- 樵径:砍柴人的小路。
- 骤添:突然增多。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太清,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元节前后,诗人由金顶山回南谷山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清凉,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南柯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凉的山水景致。诗中“絺绤生凉意”一句,便以轻盈的织物引出清新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随着“肩舆缓缓游”的描写,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随意而行的轻松与自在。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利用丰富的意象,如“连林梨枣缀枝头”,生动地展现出丰收的景象,为整个诗篇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而“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则进一步表现了乡村的宁静与恬淡,牵牛花的盛开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和谐。接下来的“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通过对远山云彩和夕阳雨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美感。而“牧踪樵径细寻求”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细致观察,增添了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
最后一句“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与思念。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宁静、恬淡的生活情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絺绤生凉意:轻薄的织物带来清凉的感觉,暗示天气宜人。
- 肩舆缓缓游:乘坐轿子缓缓行进,表现出悠闲的旅行状态。
- 连林梨枣缀枝头:树林中梨树和枣树挂满果实,描绘自然丰饶的景象。
- 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背阴的篱笆上挂着牵牛花,增添了乡村的生机。
- 远岫云初敛:远处的山峰上云彩刚刚聚拢,暗示天气变化。
- 斜阳雨乍收:夕阳下的雨水刚刚停止,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牧踪樵径细寻求:细心寻找牧童和樵夫的足迹,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关注。
- 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昨夜的雨水使溪水环绕村庄流淌,传达出时间变化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絺绤”引喻夏日清凉。
- 拟人:描述自然景物时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 对仗:各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恬静、悠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絺绤:象征清凉、轻盈的生活状态。
- 梨枣:象征丰收与自然的恩赐。
- 牵牛:象征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 远岫:象征遥远而神秘的自然。
- 溪水:象征生命与流动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肩舆缓缓游”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A. 急匆匆
B. 悠闲自得
C. 忧心忡忡 -
“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中的“骤添”意为?
A. 渐渐减少
B. 突然增多
C. 稳定不变 -
诗中提到的“牵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牛
B. 牵牛花
C. 牧羊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人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通过更为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和谐关系。而顾太清的《南柯子》则更侧重于细腻的生活细节和情感的流露,二者风格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