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白话文翻译:
真正的仙人已经不再死去,外界对他崇拜得毫无实质。仍然留有对名声的追求,满树的叶子仿佛在书写天上的文字。
注释:
- 真人:指道教中的仙人。
- 已不死:意指达到了长生不死的境地。
- 外慕:外界对其崇拜和向往。
- 堕空虚:陷入了空虚无物的境地。
- 犹馀:仍然还有。
- 好名意:对名声和名望的追求。
- 满树写天书:形容树上的叶子如同在书写天上的文字,暗指自然的神秘和道教的哲理。
典故解析:
- 张道陵: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被尊为“天师”,其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诗中提到的安乐山与张道陵的教义有关,表现了道教的影响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抒发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游览安乐山时,表达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看法。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名声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开头一句“真人已不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暗示了道教追求的长生不死的理想。接下来的“外慕堕空虚”,则是对外界崇拜的冷静审视,揭示了这种崇拜的空洞与虚无。最后两句“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则将诗人的思考转向了对名声的追逐,虽然自然界如同书写天书般美丽,但却反映出一种难以捉摸的哲理。整体上,这首诗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反思,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真人已不死”:强调道教追求长生的理想。
- “外慕堕空虚”:外界的崇拜显得空洞无物。
- “犹馀好名意”:尽管已超脱,仍对名声有追求。
- “满树写天书”:自然的美与哲理的结合,象征着道教的智慧。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树的叶子比作书写,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道教的长生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表现了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外界崇拜的批判。
意象分析:
- “真人”:象征道教的理想境界。
- “空虚”:反映名利的无常与虚幻。
- “满树”:自然的丰盈与智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真人已不死”中的“真人”指的是谁?
- A. 普通人
- B. 道教的仙人
- C. 历史人物
- D. 诗人自己
-
诗中提到的“满树写天书”意指什么?
- A. 树木的美丽
- B. 自然的神秘
- C. 名声的追求
- D. 道教的教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对道教思想的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道教文化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