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当途朱仲敏》
时间: 2025-02-04 15:2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当途朱仲敏
作者: 林逋 〔宋代〕
甚与时流道不同,
南朝台阁是家风。
高闲几格图书畔,
冷澹门庭树石中。
因寄诗牌寻胜景,
拟投文卷数名公。
荣登显达他年后,
应笑冥冥弋者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与当今的时流截然不同的看法,南朝的台阁文化是我家族的传统。闲适的环境中,我在书籍旁静坐,门庭冷落,只有树石相伴。我因而寄出这首诗,寻求更美好的景色,也希望能将我的文才投给几位显赫的人士。若有朝一日,我登上显达之位,想必会笑谈那些在迷雾中捕鸿的渔者。
注释:
字词注释:
- 甚:非常、极其。
- 时流:当时的风气或流派。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
- 台阁:指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所或高雅的生活风格。
- 高闲:形容高雅而闲适的状态。
- 冷澹:形容冷清、清淡。
- 文卷:指文学作品或文章。
- 荣登显达:指能够得到显赫的地位或成就。
典故解析:
- 南朝台阁:南朝时期文人追求的高雅生活方式,代表了当时的文人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雪舟,浙江人。林逋以诗、词、文著称于世,尤其以清幽高雅的风格闻名。生性淡泊,崇尚隐逸,常以竹林、梅花、孤舟等意象表达其人生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人纷争之际,林逋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当途朱仲敏》是一首蕴含深厚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与时流的对比,表现出他对南朝文人文化的赞美,反映出他对当代风气的不满。诗中描绘的高闲环境,体现了诗人追求清幽生活的理想。诗中提到的“因寄诗牌寻胜景”,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折射出他对名利的淡然态度。最后的“应笑冥冥弋者鸿”,则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希望能够在某一天得到认可与成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高雅的情怀,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甚与时流道不同:表示诗人与当代风气有很大不同。
- 南朝台阁是家风:提到南朝的文人风范作为自身文化的根基。
- 高闲几格图书畔:描绘出诗人宁静、高雅的生活环境。
- 冷澹门庭树石中:表达出门庭冷落,环境清幽的氛围。
- 因寄诗牌寻胜景:表达诗人通过寄诗来寻找美好景色的渴望。
- 拟投文卷数名公:希望将自己的才华寄托给那些显赫的人士。
- 荣登显达他年后:期待未来能够获得成功与认可。
- 应笑冥冥弋者鸿:设想若能成功,定会与那些迷茫的人一笑置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与时流的对比,突出诗人的独立思考。
- 意象:书籍、树石等意象体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
- 拟人:将“冥冥弋者鸿”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然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阁:象征文人的高雅与文化底蕴。
- 图书:代表知识与学问的追求。
- 树石: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逋与当时的风气有何不同?
- A. 追求名利
- B. 崇尚高雅生活
- C. 热衷于政治
- D. 喜欢热闹
-
“荣登显达他年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期待未来的成功
- B. 对现在的生活满意
- C. 希望能隐居
- D. 渴望被人遗忘
-
“因寄诗牌寻胜景”中的“胜景”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中的美景
- B. 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C. 朋友的帮助
- D. 书籍的价值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林逋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与高雅情趣,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对自然的感悟。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同样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