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寺丞》

时间: 2025-01-27 03:15:49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范寺丞

作者: 林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林中萧寂款吾庐,
亹亹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
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才大常能赋,
梅福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
何时条对召公车。


白话文翻译:

在林中静谧的环境里,我款待着你这位朋友,
即使环境如此清幽,我仍然乐于与你共叙余情。
你划船离去时,我目送着你,试图辨认江边的树木,
离开酒杯,我随意去摘取园中的蔬菜。
马卿才华横溢,常常能写出好诗,
而梅福的官职虽小,却也时常上书。
在这高座上,我渴望能聚焦精力去治理国家,
不知道何时才能像召公那样,驾着车子去朝见圣明之主。


注释:

  • 款吾庐:恭敬地接待我的小屋。
  • 亹亹:形容生气勃勃的样子。
  • 去棹:离开船桨,指告别。
  • 辨江树:辨认江边的树木。
  • 离尊:离开酒杯,指暂时不饮酒。
  • 马卿:指马氏,才华出众的人。
  • 梅福:指梅氏,官职较低的人。
  • 黼座:指高座,象征权位。
  • 召公车:召公是古代贤臣,指代理政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闲云,浙江德清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林逋一生崇尚隐逸,因而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送别范寺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友谊的重视。


诗歌鉴赏:

《送范寺丞》是一首抒情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淡雅的情感和清新的自然气息。首联“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林中相聚的宁静情景,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款待。接下来的两联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写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中提到“去棹看当辨江树”,不仅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也隐喻着对未来的思考和对友人前途的期盼。后两联提及马卿与梅福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才华与官职的思考,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何时条对召公车”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友情的温暖,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林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中萧寂款吾庐:在这宁静的林中,我热情地款待你。
  • 亹亹犹欣接绪馀:即使四周寂静,我仍然高兴地与你分享余情。
  • 去棹看当辨江树:你离开时,我目送着你,试图认出江边的树木。
  • 离尊聊为摘园蔬:离开酒杯,我去随意采摘园中的蔬菜。
  • 马卿才大常能赋:马卿才华横溢,常常能写出杰出的诗作。
  • 梅福官卑数上书:梅福虽然官职低微,但也常常上书。
  • 黼座垂精正求治:在高座上,我渴望能专心治理国家。
  • 何时条对召公车:不知道何时才能像召公一样,驾车去朝见圣明之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黼座”比喻权力的象征。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去棹”和“离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林逋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林中:象征宁静和隐逸。
  2. 江树:象征自然的变迁与思念。
  3. 园蔬:象征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4. 马卿、梅福:象征才华与官职的对比,反映社会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里接待了范寺丞?

    • A. 山顶
    • B. 林中
    • C. 江边
  2. 马卿的特点是什么?

    • A. 官职高
    • B. 才华横溢
    • C. 喜欢隐居
  3. “何时条对召公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 A. 希望与友人再见
    • B. 希望治理国家
    • C. 希望隐居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白居易《送别》

诗词对比
林逋与杜甫的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望,但林逋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宁静,而杜甫则常常融入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林逋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