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

时间: 2025-01-11 11:13:25

燕衔芹根泥,蜂掇花上蕊。

带雨两股飞,所取日能几。

调和露与英,凝甘滑於髓。

天寒百虫蛰,割房霜在匕。

燕已成雏归,蜂忧冻馁死。

乃见万物心,多为造化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衔芹根泥,蜂掇花上蕊。
带雨两股飞,所取日能几。
调和露与英,凝甘滑於髓。
天寒百虫蛰,割房霜在匕。
燕已成雏归,蜂忧冻馁死。
乃见万物心,多为造化使。

白话文翻译:

燕子衔着芹菜的根和泥土,蜜蜂在花上采集花蕊。
在带着雨露的双翅下飞翔,它们一天能采到多少呢?
蜜蜂调和露水与花的精华,凝聚出甘甜滑腻的蜜。
寒冬来临,百虫都蛰伏起来,房间里结满了霜。
燕子已成雏鸟归巢,蜜蜂则担忧着寒冷与饥饿而死。
这时我领悟到自然界的万物,都是造化使然。

注释:

  • 芹根泥:指的是芹菜的根和泥土,燕子用它们来筑巢。
  • :采集、摘取。
  • 带雨:形容燕子飞翔时带着雨露。
  • 调和:指蜜蜂将露水与花粉混合。
  • 凝甘滑於髓:形容蜜的甘甜滑腻,像液体一样。
  • 百虫蛰:指冬天虫类都进入蛰伏状态。
  • 割房霜在匕:指房屋里结霜,寒气逼人。
  • 乃见万物心:由此领悟到万物的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止庵,宋代诗人,主要以诗、词、文三方面见称。其诗风清新自然,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诗作于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梅尧臣的诗通常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蜜》以燕子和蜜蜂的生活为切入点,描绘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首联通过燕子和蜜蜂的行为,展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辛勤劳动。诗中对燕子采泥筑巢的细腻描写,体现出生命的韧性和对生存环境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冬季的寒冷以及虫类的蛰伏,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燕子和蜜蜂的命运对比,揭示了自然界中生存的艰难。燕子已成雏归,蜜蜂却担心寒冷与饥饿,象征着生态系统的脆弱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一句“乃见万物心,多为造化使”,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领悟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生命的美丽与脆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衔芹根泥:描绘燕子为筑巢而衔泥,展示勤劳的形象。
  2. 蜂掇花上蕊:蜜蜂在花蕊上采集花蜜,体现生命的繁忙与美好。
  3. 带雨两股飞:燕子飞翔时带着雨露,传达出自然的清新。
  4. 所取日能几:反思蜜蜂的辛勤采集,质疑一日所能收获的有限。
  5. 调和露与英:蜜蜂在调和露水与花蜜,象征生命的创造与坚持。
  6. 凝甘滑於髓:蜜的甘甜如同液体,表达生命的美好成果。
  7. 天寒百虫蛰:寒冬来临,虫类都进入了蛰伏状态,体现自然界的变化。
  8. 割房霜在匕:屋内结霜,寒冷侵袭,描绘冬季的严酷。
  9. 燕已成雏归:燕子回巢,表现生育的成果。
  10. 蜂忧冻馁死:蜜蜂面临生存危机,象征生命的无常。
  11. 乃见万物心:最后总结,领悟万物皆有其心,强调自然的法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燕子和蜜蜂的生活比喻人类生存的艰辛。
  • 拟人:将自然界的生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对称的句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 :象征着勤劳与创造。
  • :象征着滋润与生命的源泉。
  • :象征着寒冷与生命的考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燕子衔泥的目的是什么? A. 捕食
    B. 筑巢
    C. 飞翔
    D. 休息

  2. 蜜蜂在诗中采集的是什么? A. 水
    B. 花蕊
    C. 果实
    D. 土壤

  3. 诗中“天寒百虫蛰”描绘了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蜜》与王维的《鸟鸣涧》均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生活,但梅尧臣更加关注蜜蜂和燕子的生存状态及其在生态中的角色,而王维则多以鸟鸣表达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梅尧臣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