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23:32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誇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自誇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白话文翻译:

第一年建巳月,郎中有个焦校书。
他自夸有力气,能骑活马驹。
一天被马踩了,嘴唇裂了,牙齿全无。
他心中壮志未已,想要向东去捕捉胡人。

注释:

  • 元年建巳月:指的是某个特定年份的农历二月份。
  • :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这里指焦校书。
  • 焦校书:可能是一个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自誇:自己夸耀。
  • 膂力:指身体的力量。
  • 生马驹:指活泼的马驹。
  • 一朝:指某一天。
  • 被马踏:被马踩到。
  • 唇裂版齿无:嘴唇裂开,牙齿全无,形容受了重伤。
  • 壮心不肯已:壮志未消失。
  • 欲得东擒胡:想要向东去捕捉胡人,表现出强烈的斗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关切,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戏赠友二首 其一》写于杜甫的流亡生涯中,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民众疾苦。诗中虽以戏谑的方式描写焦校书的遭遇,但实际上反映了杜甫对英雄气概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开头以时间和人物入手,设置了一种轻松的叙述口吻。焦校书自夸其能,似乎有着不凡的能力和志向,然而一朝被马踏,便显露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出焦校书虽有壮志,但却因意外受伤而无法施展。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更折射出杜甫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对友人的关心。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一句,展现出一种执着的精神,虽然受伤,但仍然不屈不挠,渴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精神在动荡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诗人通过对焦校书的描写,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传达出一种不屈的斗志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明确了季节和人物,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时空背景。
  2. 自誇足膂力,能骑生马驹。:表现焦校书的自信与骄傲,暗示他年轻有为。
  3.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突转情节,描绘事故的严重性,体现人生的不确定性。
  4.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表达出强烈的斗志,尽管受了伤,仍然不愿放弃理想。

修辞手法:

  • 对比:焦校书的自夸与后来受伤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焦校书的自夸带有夸张成分,反映出他的年轻气盛。
  • 象征:马的意外践踏象征着人生的意外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勇气与命运的主题展开,展现了个体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拔,既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力量和奔放,但在此却带来伤害,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 嘴唇和牙齿:象征着伤痛和失去,表现出受伤后的脆弱。
  • 胡人:象征着战斗与征服,暗示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焦校书"是指谁?

    • A. 杜甫
    • B. 一位年轻的书生
    • C. 诗人自己
  2. 诗中提到的“壮心不肯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坚定的斗志
    • C. 无所谓
  3. “被马踏”代表了什么?

    • A. 受了伤
    • B. 骑马的乐趣
    • C. 赛马的胜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和李白的诗作,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杜甫的作品更注重社会现实,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李白则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杜甫在《戏赠友二首 其一》中通过焦校书的遭遇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而李白在《将进酒》中则展现了豪放不羁的精神,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