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意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1: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意二首
作者: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黄鸟在树枝上鸣叫,近处的白鸥在水面轻轻荡漾。一条小路上,野花纷纷落下,孤独的村庄春水开始滋生。衰老的年纪催促着黍米的酿造,细雨中更换了橙子的种植。渐渐地,我喜欢与人交往的日子渐渐减少,隐居生活不再需要名声。
第二首
檐下的影子微微落下,河流缓缓斜着流淌。野船上小火焰明亮,栖息的雁群聚集在圆润的沙滩上。云层掩映着初升的弦月,香气传来小树的花香。邻居有美酒,稚子在夜晚能够赊账。
注释:
- 啭枝:在树枝上鸣叫,形容鸟儿的叫声。
- 泛渚:在水边轻轻漂浮,形容白鸥在水面上。
- 衰年:指年岁渐老,衰退之年。
- 津流:水流,河流。
- 聚圆沙:雁群聚集在圆形的沙滩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风兼具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交游的淡漠,反映了他的人生感悟与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遣意二首》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淡淡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首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清幽的生活态度。第一首中,诗人提到的“黄鸟”、“白鸥”,都是春天的象征,传达了对生机与自然的热爱;而“衰年催酿黍”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老年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思考。第二首则更加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安逸,诗中“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整体而言,杜甫的两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啭枝黄鸟近:鸟在树枝上欢快地鸣叫,展现春天的生机。
- 泛渚白鸥轻:白鸥在水边轻轻漂浮,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一径野花落:小路上的野花纷纷落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孤村春水生:孤独的村庄中春水滋生,隐喻着生活的无限可能。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水生”以水来比喻生活的滋养。
- 拟人:“黄鸟啭枝”,赋予鸟以生命与情感。
- 对仗:如“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外界交往的淡漠,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杜甫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白鸥:象征宁静与自由。
- 春水:象征生活的滋养与希望。
- 檐影:象征隐居的安宁与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遣意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国家的忧虑 -
“白鸥轻”中的“轻”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自在
B. 迅速飞翔
C. 轻飘飘 -
诗中提到的“邻人有美酒”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贫困
C. 生活的单调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在诗歌中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杜甫更侧重于现实与社会的描绘,李白则倾向于洒脱与理想的追求。两人作品共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