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张太博方送别壁津楼再赋即席和)》
时间: 2025-01-11 14:20:49意思解释
水调歌头(张太博方送别壁津楼再赋即席和)
作者: 魏了翁〔宋代〕
原文展示:
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
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
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
山猿鹤,江鸥鹭,亦相猜。
滔滔日夜东注,全璧几人回。
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信屈四时耳,寒暑往还来。
白话文翻译:
在汉嘉口的筏子上,酒杯在渭城边又满上一杯。
高耸的云山似乎在为过客的悲伤而伤怀。
横亘在天空的烟雨,锁住了一川的美景,使得客船无法启航。
我想在这楼上,曾见过无数蜀地的人才。
山中的猿猴、白鹤,江边的鸥鹭,似乎也在互相猜测。
滔滔东流的水,日日夜夜,无数人能回得来吗?
旅人也只能莞尔一笑,多少醉生梦死,回头总化为尘埃。
这声音似乎只因四季的变化而存在,寒暑交替,年年往复。
注释:
- 檥棹: 一种小船的桨。
- 汉嘉口: 指汉水与嘉陵江交汇的地方。
- 渭城: 指渭水流经的城市,寓意故乡。
- 凌云山色: 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色。
- 蜀人才: 指四川地区的人才,蜀地文化繁荣。
- 滔滔: 形容水流的声音或景象。
典故解析:
- 蜀人才: “蜀”指的是四川,历史上蜀地人才辈出,代表着才华与文化的象征。
- 全璧几人回: 这里提到的“全璧”,可理解为满怀理想与才华的人,象征着人们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子昊,号东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咏怀与送别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魏了翁在送别朋友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通过描绘送别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行旅不易的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惦念。诗中通过“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引入了送别的氛围,酒杯的斟满暗示了离别的沉重情感。接着“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描绘了高耸的山色,似乎也在为离别的客人而伤感,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共鸣。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则通过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苦,烟雨锁住的美景仿佛在阻碍着客船的启航,象征着离别的无奈和对过去的留恋。而“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人想象着此楼曾经见证过多少才俊的聚会,反映出一种对历史和记忆的追思。
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寄托了人情与离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以“信屈四时耳,寒暑往还来”结束,表明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描绘送别的情景,酒杯再满,寓意离别的沉重。
- “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自然景色与人情相呼应,表达对旅人离愁的共鸣。
-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烟雨锁景,象征着离别的阻碍与无奈。
- “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对过往的怀念,表达对朋友的敬仰。
-
修辞手法:
- 比喻: “凌云山色”比喻高耸的山,暗示情感的高远。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山猿鹤: 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孤独,暗示离别后内心的失落。
- 江鸥鹭: 代表旅途中的随遇而安,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檥棹”是什么意思?
- A. 船桨
- B. 酒杯
- C. 山色
- D. 朋友
-
“凌云山色”中的“凌云”代表了什么?
- A. 低矮的山
- B. 高耸入云的山
- C. 烟雨
- D. 友人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中强调豪情与洒脱,魏了翁的《水调歌头》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与思考,展现出不同的送别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 《魏了翁研究》
以上是对《水调歌头》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