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年故处士,灵魄此为家。
古壁填苍藓,空庭隘落花。
山坟穿去鹤,庙祭下饥鸦。
巫祝打碑卖,神功播海涯。
白话文翻译:
这位故去的隐士,不知何年何月曾在此地栖息,他的灵魂至今仍在这里栖息。古老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空旷的庭院中落花堆积,显得格外萧条。山坟的鹤鸟飞过,庙宇的祭品却吸引着饥饿的乌鸦。巫师和祭祀者在这里打碑售卖,神灵的威力扩展到海的尽头。
注释:
- 故处士:指曾经隐居的士人。
- 灵魄:灵魂或精神。
- 苍藓:青苔,指生长在古老墙壁上的植物。
- 隘:狭隘、狭小的意思。
- 山坟:指墓地。
- 巫祝:指巫师和祭祀者。
- 打碑:制作碑石,上面刻有文字。
- 神功:指巫术或神灵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隐士生活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龙翰游历严郡时,受访于乌龙庙,目睹庙宇与周围环境的萧条,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乌龙庙的环境和人事,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开篇两句提到故去的处士和他的灵魂,仿佛在表达一种对历史的追忆和对隐士理想的向往。古壁上的青苔和空庭里的落花,营造出一种岁月流逝后的凄凉感,反映出人世的无常与自然的沉寂。
接下来的意象更为生动,山坟飞去的鹤象征着逝去的灵魂,而庙祭下的饥鸦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情揭示,暗示着祭祀活动的形式化与精神的缺失。最后两句转向巫祝的生活,展现出一种对信仰的商业化的批判,神功被随意传播,失去了其神圣的意义。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年故处士,灵魄此为家:询问曾经隐士的身世与归宿,灵魂在此地的安放。
- 古壁填苍藓,空庭隘落花:古老的墙壁被青苔覆盖,空旷的庭院中落花堆积,表现出一种荒凉之感。
- 山坟穿去鹤,庙祭下饥鸦:墓地上的鹤飞过,庙宇的祭品引来饥饿的乌鸦,象征着生与死的交替。
- 巫祝打碑卖,神功播海涯:巫师打碑出售,神灵的力量被广泛传播,揭示了宗教的商业化。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士的灵魂与庙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出人事的变迁。
- 意象:青苔、落花、鹤、乌鸦等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用“饥鸦”比喻对精神信仰的渴望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士的灵魂为引,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故处士: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隐士。
- 古壁与苍藓:代表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山坟与鹤:生与死的交替,生命的脆弱。
- 庙祭与饥鸦:宗教信仰的失落与商业化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故处士”指的是: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过去隐居的士人
C. 一位神职人员
D. 一位旅行者 -
“古壁填苍藓”中的“苍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青苔
C. 灰尘
D. 磨石 -
诗中提到的“巫祝”最可能指的是: A. 医生
B. 祭祀者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吴龙翰的《严郡谒乌龙庙遇打碑者》与陶渊明的《饮酒》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与对过去的追忆。陶渊明的诗更为淡雅自然,而吴龙翰则更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批判,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选》
- 《古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