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期(黄石岩下作)》

时间: 2025-02-04 16:13:03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云期(黄石岩下作)
白居易 〔唐代〕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十岁时我气盛,心中充满了是非之事;六十岁时我身体衰老,四肢无力支持;四十到五十岁,正是人们开始退隐闲适的时光;年纪渐长,懂得了命运的分配,心中懒散,不再忙于追求;虽然我看到酒兴仍在,登山的力量也未衰退;我幸运的是,正值这个年纪,且与白云的悠闲生活共度时光。


注释:

  • 气太壮:指年轻时的气盛。
  • 四体不支持:指身体衰老,四肢无力。
  • 退闲时:指进入退休或悠闲的阶段。
  • 识命分:意为懂得命运的安排。
  • 心慵少营为:心中懒散,不再追求世俗的事情。
  • 白云期:指与白云相伴的悠闲时光。

典故解析:

“白云期” 可能源于道教文化中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关注民生,作品数量庞大,内容涵盖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结合个人的感悟与对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沉思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描述,展现了白居易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三十岁时的壮志未酬、六十岁时的无奈与衰老,四十至五十岁时的退隐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哲学思考。诗中提到的“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表现出尽管年岁渐长,诗人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份积极的态度令人动容。整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透出一丝乐观,展现出白居易对人生的淡然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三十岁时充满激情,但内心困扰着许多是非之事。
  2.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六十岁时身体衰弱,活动受到限制。
  3.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四十至五十岁是人们开始享受闲暇生活的阶段。
  4.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懂得命运的安排,内心懒散,不再忙于世俗的追求。
  5.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尽管年纪大了,饮酒的兴致依然存在,爬山的力气也还没有衰退。
  6.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我庆幸在这样的年纪,能够与白云共度悠闲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三十”与“六十”,“四十”与“五十”。
  • 比喻:将人生不同阶段比作自然状态,体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表达了在岁月流逝中对自然与内心平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 :象征着生活的乐趣和放松。
  • :象征着人生的高峰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三十岁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 A) 悠闲自在
    • B) 充满激情
    • C) 体弱多病
    • D) 退隐闲居
    •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白云期”代表什么?

    • A) 忙碌的生活
    • B) 悠闲的生活
    • C) 痛苦的回忆
    • D) 壮志未酬
    •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见酒兴犹在”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 A) 消极
    • B) 不满
    • C) 积极
    • D) 失望
    •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白云期》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历史的沉重,而《白云期》则偏向个人的内心独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