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宿客不至》

时间: 2025-02-04 13:29:06

风飘雨洒帘帷故,竹映松遮灯火深。

宿客不来嫌冷落,一尊酒对一张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飘雨洒帘帷故,竹映松遮灯火深。宿客不来嫌冷落,一尊酒对一张琴。

白话文翻译

风雨飘洒,帘幕轻拂,竹影映照,松树遮挡,灯火显得幽深。宿客迟迟未到,让我感到冷落孤单,面前独自一尊酒,伴着一张琴。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轻地随风飘动。
  • :雨水细细地落下。
  • 帘帷:帘子和帐幕,这里指居室的帘子。
  • 竹映松遮:竹子映照在灯光下,松树遮挡光亮。
  • 宿客:夜间留宿的客人。
  • :感到厌烦或不满。
  • 冷落:孤单、冷清。
  • 一尊酒:一杯酒。
  • :面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至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关注社会民生,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期宿客不至》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以及因未能如愿而产生的失落感。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屡见不鲜,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敏感。

诗歌鉴赏

《期宿客不至》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期待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完美结合。开篇“风飘雨洒帘帷故”,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接着“竹映松遮灯火深”,描绘了一个灯火昏暗、松竹交映的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

“宿客不来嫌冷落”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如约而至的失望与怅惘。“一尊酒对一张琴”则展示了诗人在孤独中自我安慰的方式,酒与琴的搭配不仅体现了生活的雅趣,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飘雨洒帘帷故:借助风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帘子随风飘动,暗示着不安与期待。
  2. 竹映松遮灯火深:竹树的影子和松树的遮挡,增强了环境的幽暗感,灯光闪烁,形成与孤独情绪的呼应。
  3. 宿客不来嫌冷落:直接表露诗人内心的失落,期待的客人未到,让他感到冷清与寂寞。
  4. 一尊酒对一张琴:酒与琴相对,表现出一种自我安慰的状态,暗示着即使孤独,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映松遮”形象地描绘了环境,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拟人:风雨的描写使自然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使得语言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孤独与期待的主题,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情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不确定性与情感的波动。
  • 竹松: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坚韧,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酒与琴:象征着生活的雅趣与孤独的自我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宿客”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亲人
    • C. 诗人的邻居
  2. 诗中“竹映松遮灯火深”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明亮而热闹
    • B. 幽暗而孤独
    • C. 清新而自然
  3. 诗人在孤独中选择了什么来陪伴自己?

    • A. 一杯酒
    • B. 一本书
    • C. 一块棋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在孤独主题上的表达不同。李白的孤独多以酒伴月为主,显得豪放洒脱;而白居易则更细腻,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孤寂的感受。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