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木樨)》
时间: 2025-04-28 02:28: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木樨)
作者:朱淑真 〔宋代〕
也无梅柳新标格。
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
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
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
将枝比并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明没有梅花和柳树的新风格,也没有桃花李花那样妖艳的颜色。只有那令人心烦的香气,群花之间谁敢与之争芳斗艳。情知这香气是天上种下的,飘落在深深的岩洞之中。不管月宫的寒冷,我只想把这枝花与它们一同比较。
注释
- 菩萨蛮: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
- 木樨:即桂花,常用以象征思念、香气。
- 恼人香:指桂花的香气,令人心烦意乱。
- 情知天上种:指桂花的来历,隐喻其高洁。
- 月宫寒:指月亮的宫殿,象征清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约1080年-约1155年),字梦阮,号如斋,宋代女词人。她以其才华横溢和对词的创新理解而著称,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展现细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女性地位逐渐提升,朱淑真以其独特视角描绘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菩萨蛮(木樨)》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朱淑真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全诗虽以桂花为主题,但暗含了对人情世故的深思。开篇便以“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开头,显示出对传统花卉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这些花卉的美丽已经无法打动她的心。
接下来,“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这一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桂花浓郁香气的特征,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它的个性。诗中提到“情知天上种”,将桂花的香气与天上的美好相联系,隐喻着它的珍贵与清高。“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则展现了作者对这份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尽管外界环境冷清,仍然渴望与之相伴。
整首词在形式上精致典雅,用词简练,却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也无梅柳新标格:没有梅花和柳树的新风格,暗示传统的美无法吸引她的目光。
- 也无桃李妖娆色:同样,没有桃花和李花那样的艳丽色彩,说明她对这些常见花卉的冷淡。
- 一味恼人香:桂花的香气令人心烦,暗示这种香气的强烈与持久。
- 群花争敢当:其他花卉不敢和桂花争奇斗艳,显示出桂花的独特性。
- 情知天上种:桂花是天上所种,暗指其高洁与稀有。
- 飘落深岩洞:桂花的香气飘落在深岩之中,寓意其孤独与隐秘。
- 不管月宫寒:即使月宫再寒冷,依然对美好事物不放弃。
- 将枝比并看:希望将桂花与其他花卉比较,表现其独特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的香气比作天上种下的,暗示其珍贵。
- 拟人:群花之间似乎有争斗,赋予花卉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梅柳”和“桃李”的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桂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反映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独立与自我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美好、高洁,代表着作者内心的向往。
- 梅柳、桃李:代表传统的美好,但在作者眼中已显得平庸。
- 月宫:象征孤独与清冷,隐喻生活中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朱淑真所描绘的主要花卉是哪种?
- A. 梅花
- B. 桃花
- C. 桂花
- D. 柳树
-
填空题:诗中提到“情知天上种”,这是对桂花的(形容)与(出处)的隐喻。
-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花卉的赞美。(对/错)
答案
- C
- 珍贵;来历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独立与情感的细腻。
-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描绘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诗词对比
- 朱淑真 vs. 李清照:两位女词人都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美的追求,展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朱淑真的作品更倾向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朱淑真词集》
- 《中国古代女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