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波浮动洛妃钿,
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
未知叶底是谁莲。
白话文翻译:
在平静的湖面上,洛妃的钿饰轻轻浮动,
翠绿的荷叶娇嫩圆润,更显鲜艳。
湖面荡漾着三十顷的波光,
不知道荷叶下藏着的是哪一朵莲花。
注释:
- 洛妃钿:指的是洛水河的妃子所佩戴的饰品,象征美丽与优雅。
- 翠色娇圆:形容荷叶的颜色鲜艳,形状圆润。
- 荡漾:指水面微波荡漾的样子,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 三十顷:面积单位,形容湖面宽广。
- 叶底:指荷叶的底部,暗示隐藏的事物。
- 是谁莲:引发读者的思考,既有对美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好奇。
典故解析:
“洛妃”出自古代神话传说,洛水为河流,妃子则象征美丽与优雅,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或事物。诗中以“洛妃”引入,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间美好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生于晚唐时代。她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闻名,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抒发情感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朱淑真生活在一个女性地位逐渐上升、文化逐渐繁荣的时代,她的诗作反映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尤其是对爱情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新荷》是一首充满清新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湖面与荷叶,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开篇的“平波浮动洛妃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水面上的轻柔波动,仿佛在诉说着水的柔情和美丽。而“翠色娇圆小更鲜”则将荷叶的色彩与形态一一展现,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审美的愉悦。诗的后两句“荡漾湖光三十顷”与“未知叶底是谁莲”,更是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思索结合,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共鸣。在广阔的湖面上,隐约显现的是生命的渺小与美好,诗人让读者在悠然自得的自然中,感受到一种对未知的憧憬与向往。整体来看,此诗不仅描写了自然的美丽,也透过诗人的细腻情感,传达了对生活与美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波浮动洛妃钿:湖面平静,轻轻涟漪如同洛妃的钿饰,暗示着自然的柔和与美丽。
- 翠色娇圆小更鲜:荷叶的鲜艳与灵动,展现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生机。
- 荡漾湖光三十顷:湖水的光影荡漾,描绘出湖面的广阔与美丽。
- 未知叶底是谁莲:引发对未知事物的思考,象征着生命的不确定与美好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洛妃的钿,赋予自然以人文的情感。
- 拟人:通过“荡漾”来描述湖水,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中未知事物的探索与期待。诗人通过对荷叶与湖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荷叶:象征着纯洁、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湖水:代表着宁静、深邃与未知。
- 洛妃:象征着理想中的美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妃”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妃子?
- A. 洛水
- B. 长江
- C. 黄河
-
诗中的“翠色娇圆”形容的是哪种植物?
- A. 荷花
- B. 菊花
- C. 桃花
-
“未知叶底是谁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已知事物的满足
- B. 对未知美好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朱淑真都在诗中表现了自然之美,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慨,而朱淑真则侧重于生命的探索与自然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朱淑真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