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来春去几经过,不是今年恨最多。
寂寂海棠枝上叶,照人清夜月如何。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来去去已经过去了这么多次,今年的遗憾却是最深重的。海棠树的枝头叶子静静地生长,在清冷的夜晚映照着月光,这样的景象又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来春去:春天的来临和离去,指代春季的轮回。
- 恨最多:对比往年,表达今年的遗憾最为深重。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孤寂的状态。
- 海棠:一种花卉,象征美丽和柔弱。
- 照人清夜月:在清冷的夜晚,月光照耀在人的身上。
典故解析:
- 海棠:海棠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柔情和哀愁,古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字惟贞,号清虚,生于宋代。她是少数的女性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朱淑真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但她的作品却展现出超凡的才华与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春季,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往年春日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无奈。此时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压迫与诗人的情感困境交织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更迭和海棠树的静谧,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首句“春来春去几经过”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蕴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以“不是今年恨最多”表达了此刻的心情,看来她在经历了春天的轮回后,内心的遗憾愈加明显,似乎与过去的春天相比,今年的感受尤为沉重。
后两句“寂寂海棠枝上叶,照人清夜月如何”则将注意力转向自然景象,海棠的静谧与清夜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命的思索。整首诗中,春天的幻影与海棠的叶影交织,形成了一幅忧伤的画面,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来春去几经过” - 描绘春天的轮回,反映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不是今年恨最多” - 直接表达诗人对今年的遗憾,强调情感的厚重。
- “寂寂海棠枝上叶” - 描述海棠树的静谧,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照人清夜月如何” - 质疑这样的景象是否能带来慰藉,暗含诗人内心的无助。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展现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春天的轮回与个人情感的变化相类比,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象征,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深处的孤独和遗憾,传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处带有无奈与遗憾。
- 海棠:象征美丽与柔弱,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映照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棠”是什么象征?
A. 生机
B. 美丽与柔弱
C. 悲伤
D. 希望 -
诗人对今年的感受是怎样的?
A. 快乐
B. 无奈与遗憾
C. 兴奋
D. 期待 -
“春来春去几经过”一句中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希望
D.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朱淑真《春日杂书》与李清照《如梦令》:两位女诗人都以细腻的情感描绘春天,但朱淑真更显孤独与遗憾,李清照则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女诗人研究》
- 《春日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