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良久约出郊以诗督之》

时间: 2025-01-11 07:02:28

只道今春不肯晴,已晴谁遣不郊行。

忍违花底提壶语,不虑屋头鸠妇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道今春不肯晴,
已晴谁遣不郊行。
忍违花底提壶语,
不虑屋头鸠妇鸣。

白话文翻译:

我只以为今年春天不肯放晴,
可等到晴天又有谁能不去郊外游玩呢?
我在花下忍不住提壶与朋友交谈,
却不去在意屋里的鸠鸟在鸣叫。

注释:

  • 今春:指当前的春天。
  • 不肯晴:意为春天总是不晴朗。
  • 郊行:指在郊外游玩。
  • 忍违:意为难以违背或拒绝。
  • 花底:指花树的底下。
  • 提壶语:提着壶与人交谈。
  • 屋头:家中。
  • 鸠妇鸣:指鸠鸟的啼叫。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和鸠鸟的意象,反映了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享受。鸠鸟在古代文学中常寓意着家庭和睦,但在此处似乎成为了作者思绪中的一种干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故,语言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及与友人相聚的渴望。在经历了一段阴雨天气后,春天终于放晴,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外出游玩,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单的四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两句,作者用“只道今春不肯晴”来表达对春天的无奈和期待,暗含着对阳光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已晴谁遣不郊行”,不仅表明了天气转好,更传达出一种心中涌动的游玩冲动,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后两句则通过“忍违花底提壶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花丛下畅谈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春日美好时光的享受,也是对友情的珍视。而最后一句“不虑屋头鸠妇鸣”,则是对家庭生活的淡然,体现了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从容与洒脱,既有对春日的欢愉,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漠然。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一种温暖愉悦的感觉,展示了诗人那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令人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道今春不肯晴:表达对春天阴霾天气的感叹,暗示作者对阳光的期待。
  2. 已晴谁遣不郊行:当春天放晴时,人人都想出去游玩,显示出春天的吸引力。
  3. 忍违花底提壶语:在花下与友人畅谈,反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4. 不虑屋头鸠妇鸣:不去在意家中鸠鸟的鸣叫,彰显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晴”与“行”、“语”与“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表现出春天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代表美好与友谊。
  • :象征着交流与分享。
  • :象征着家庭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无奈
    B. 渴望
    C. 不在乎
    D. 忽视

  2. “忍违花底提壶语”中的“提壶”意指: A. 炒菜
    B. 赏花
    C. 倾诉
    D. 旅行

  3. 诗中提到的“鸠妇鸣”象征: A. 家庭温暖
    B. 竞争
    C. 孤独
    D. 冷漠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表现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声音和景象。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变化,表达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