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家麈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
藏却柿红缨拂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白话文翻译:
王家竹林的麈柄散发着绿琼的香气,萱草却偷偷地攫取了更长的柄。
藏起那红色的柿子缨拂子,菖蒲的节里则放出清新的风光。
注释:
- 麈柄:指一种植物,常用作清凉的摆件,这里暗指其香气。
- 绿琼香:形容香气清新,像美玉一样的香味。
- 萱草:萱草的茎叶通常较长,诗中暗指其生长能力强。
- 柿红缨拂子:柿子成熟后,果实呈红色,缨拂子是用来拂尘的工具。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通常在端午节时用来挂在门上,象征驱邪避疫。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萱草”在古代被视为忘忧草,象征着幸福与安宁。“菖蒲”与端午节密切相关,具有驱邪的寓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植物象征意义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强调真实情感。
创作背景:
《初夏即事》系列诗作展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首句“王家麈柄绿琼香”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新的环境,麈柄的香气象征着自然的芬芳,带给人一种清凉的感受。接下来的“萱草偷来柄更长”则表现出自然生命的顽强与繁盛,萱草的生长似乎在与周围环境争夺空间,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第三句“藏却柿红缨拂子”中,诗人通过藏起缨拂子,似乎在暗示对过往的珍藏与留恋,而最后一句“菖蒲节里放风光”则以菖蒲为意象,表达了初夏的清新与美好,菖蒲的放置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愉悦,体现了杨万里对初夏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家麈柄绿琼香:描绘了王家所在环境的清新香气,暗示着自然的优雅与生机。
- 萱草偷来柄更长:表现出萱草的生长能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藏却柿红缨拂子:通过藏起缨拂子,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珍视。
- 菖蒲节里放风光:菖蒲的意象带来清新的气息,象征着初夏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绿琼香”比喻香气的清新。
- 拟人:萱草“偷来”表现出生机与活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匀称,句式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初夏自然景象的赞美,反映了生活的美好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麈柄:象征清新与优雅。
- 萱草:象征生命力与幸福。
- 柿红缨拂子:象征对过去的回忆与珍藏。
- 菖蒲:象征清新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萱草”象征什么? A. 忘忧 B. 争斗 C. 竞争
-
“王家麈柄绿琼香”中“绿琼”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香气 C. 形状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自然的美好 C. 战争的悲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陶渊明:两者都强调自然之美,陶渊明更多表现隐逸与自得,而杨万里则展现初夏的生机与活力,风格上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