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杨子桥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客愁满目政无聊,
忽报船经杨子桥。
未到江南心已喜,
隔江山色碧相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苦心情,正当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忽然听说船已经经过杨子桥。虽然还未到达江南,但心中已感到快乐,隔着江面,青山的颜色似乎在召唤他。
注释:
- 客愁:客旅中的忧愁,指作者作为旅行者的孤独和烦闷。
- 满目:形容眼中所见的都是愁苦。
- 政无聊:政,指事情;无聊,指无趣,形容心情烦闷。
- 忽报:突然听说。
- 杨子桥:指的是位于长江上的著名桥梁,象征着通往江南的道路。
- 未到江南:尚未抵达江南地区。
- 心已喜:内心已经感到愉悦。
- 隔江山色碧相招:远远地看到江对岸青山的翠色,仿佛在引招他去。
典故解析:
杨子桥是长江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连接南北,象征着人们的行程和心向往之地。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向往的地方,以其秀美的山水和人文氛围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石塘,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常常从细微的生活中提炼出真情实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不断,诗人常在外游历,心中对江南的思念和对旅行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过杨子桥》是一首充满了旅途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在旅行中的心理变化。开头一句“客愁满目政无聊”便直击主题,表达了身为旅人的孤独与无奈。此时,诗人正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眼前的愁苦令人感到压抑。然而,随着“忽报船经杨子桥”这一意象的引入,诗人的心情发生了转变。杨子桥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向往的象征,预示着他将要抵达心中梦寐以求的江南。
接下来的“未到江南心已喜”,则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在此,诗人通过“未到”与“心已喜”的对比,展现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愉悦心情。最后一句“隔江山色碧相招”,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青山的呼唤仿佛在召唤着他,这种美丽的景色不仅让他心中充满了希望,也让他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归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愁满目政无聊”:旅客的愁苦充满眼前,事情变得无聊。
- “忽报船经杨子桥”:突然得知船已经过杨子桥。
- “未到江南心已喜”:虽然尚未到达江南,但心中已经感到快乐。
- “隔江山色碧相招”:隔着江面,看到青山的颜色在召唤他。
-
修辞手法:
- 对比:客愁与心喜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与转变。
- 意象:山色碧的意象,传达了江南的美丽与向往。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江南的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旅行中的孤独与愉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美丽、柔和、富饶的地方,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 杨子桥:象征着旅途的开始与希望,是通向美好生活的桥梁。
- 山色碧: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子桥”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疲惫
- B. 向往的江南
- C. 诗人的乡愁
-
诗人对江南的心情是?
- A. 无所谓
- B. 喜悦
- C. 失望
-
“客愁满目政无聊”中的“客”指的是?
- A. 诗人
- B. 朋友
- C. 旅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展示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杨子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侧重于旅途中的情感变化,后者则更注重于静谧的山水之美。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推荐: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优秀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诗歌的背景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