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时间: 2025-01-10 22:5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白话文翻译:
在青色泥泞的路上早晨出发,傍晚又陷入青泥之中。
泥泞的路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砌墙的劳动力果然艰辛。
不畏惧这条路漫长,愿同样的人一同在此沉没。
白马如同铁骊,小孩也变成了老翁。
可怜的猿猴发出哀鸣,死去的鹿儿力竭而亡。
我寄语北来的旅人,希望你们不要匆忙前行。
注释:
- 青泥:指青色的泥土,象征艰难险阻的道路。
- 版筑:指用砖石进行建筑的工人,说明工人的辛劳。
- 汩没:沉没的意思,表达对艰难处境的无奈。
- 铁骊:形容白马的坚硬,反映出事物的变化和对比。
- 哀猿:指猿猴发出的悲鸣,象征悲伤的氛围。
- 小儿成老翁:描绘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历史、民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贞元五年(789年),背景为杜甫在同谷西境的泥功山时期,因当时社会动荡,民众苦难,诗人通过描写艰难的行旅,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杜甫的《泥功山》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挣扎。全诗以“青泥”作为意象,暗示了生活道路的泥泞与艰辛,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悲观的态度。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腻地描述了行旅的辛劳,早晨出发,傍晚却依然身陷泥泞之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疲惫感。
在诗中,杜甫不仅仅描绘了环境的恶劣,也通过“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来展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感,更突出了人们在艰难中所承受的沉重压力。
最后一句“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是诗人对后人的忠告,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要急于求成,应当珍惜当下,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这句寄语也体现了杜甫对未来的关怀与希望,尽管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希望后人能够体会生活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早晨在泥泞中出发,到了晚上仍旧在泥中,描绘了行进的艰辛。
-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泥泞的道路不是一时造成的,建筑工人的辛劳是显而易见的,反映社会的艰难。
-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不畏惧漫长的道路,愿与他人共同沉没,展现一种无奈的情感。
-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比喻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情变化。
-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描绘了悲伤的场景,猿猴的哀鸣与死鹿的无力感,增强了诗的悲伤氛围。
-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对未来行者的告诫,希望他们珍惜时间,不要急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马为铁骊”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变化与对比。
- 拟人:哀猿与死鹿的描写,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杜甫严谨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们的关怀与寄托,强调应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泥:象征艰难与困境,人们面临的挑战。
- 白马:象征纯洁与希望,与铁骊形成对比,表现出事物的变化。
- 老翁:象征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 哀猿和死鹿: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悲伤,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泥”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艰难的道路
C. 迷人的风景
D. 宁静的生活 -
诗人寄语北来人希望他们怎样? A. 快速前行
B. 慢慢享受
C. 不要匆匆
D. 勇往直前 -
“白马为铁骊”中的比喻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甜美
B. 时间的无情
C. 自然的美丽
D.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泥功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苦难,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