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时间: 2025-02-04 16:1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作者:范成大
不用桃符帖画鸡,身心安处是天倪。
行年六十旧历日,汗脚尺三新杖藜。
祝我胜周花甲子,谢人深劝玉东西。
春风若借筋骸便,先渡南村学灌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不需要用桃符和画鸡来迎接新年,心灵安宁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天国。如今已六十岁,正逢旧历新年,手脚上出汗,依靠着新买的拐杖行走。祝愿我能胜过周的花甲之年,感谢人们的劝勉和关心。若春风能借给我一些力气,我就先去南村学习种田。
注释:
- 桃符:古代春节时贴在门上的符纸,通常画有鸡、神灵等图案。
- 天倪:指心灵安宁之处,诗人认为心境的安宁就是自己的乐土。
- 花甲子:即六十岁,周代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
- 杖藜:杖是拐杖,藜是草的一种,通常用于支撑行走。
- 灌畦:指学习种田,灌溉田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穆舲,号石湖,浙江绍兴人,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范成大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丙午年的新年,诗人六十岁,正值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这个时候回顾过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他对生命的认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范成大在《丙午新正书怀十首》中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开篇便以“不用桃符帖画鸡”引出,表达了对传统过年习俗的超然态度,显示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安定。随着诗的深入,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被巧妙地呈现出来,诗人已年过六十,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通过“行年六十旧历日”,他不仅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旅程,也在思考未来的方向。
诗中“汗脚尺三新杖藜”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老年人行走的艰辛,反映出对身体衰老的无奈与接受。而“祝我胜周花甲子”则透露出对生命的期盼和对岁月的珍惜。最后一句“春风若借筋骸便,先渡南村学灌畦”,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即使年纪大了,仍希望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去学习和成长的愿望。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用桃符帖画鸡:不需要传统的装饰品,表明对传统的淡然态度。
- 身心安处是天倪:心灵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 行年六十旧历日:年过六十,回首往昔,感慨时光流逝。
- 汗脚尺三新杖藜:老年人在行走时的艰难,体现身体的衰弱。
- 祝我胜周花甲子:期望自己能比周代的花甲年更长久。
- 谢人深劝玉东西:感谢他人的关心与劝诫。
- 春风若借筋骸便:渴望自然的力量,借助春风的力量。
- 先渡南村学灌畦:希望去南村学习农业,亲近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桃符”、“鸡”比喻传统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看法。
- 拟人:将春风赋予生命力,表达对自然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对老年生活的接受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符:象征着传统与节庆,预示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 杖藜:代表着老年的无奈与坚强。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无所谓 C. 反对
-
“行年六十旧历日”中的“旧历”是指: A. 新历 B. 传统历法 C. 农历
-
诗中提到的“南村学灌畦”强调了: A. 学习文化 B. 亲近自然 C. 旅行探险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时,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范成大更加关注于生命的流逝和自我反省,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归属感和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