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奉礼
苏轼
谱牒推关右,风流出靖恭。
时情任险陂,家法故雍容。
南去河千顷,大水中相别。
余惟酒一钟。更谁哀老子,令得放疏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谱系和风范,强调了朋友的才情与品德。时光荏苒,面对险恶的世道,家族的教养依旧显得从容。朋友将要南去,河流宽广,水流汹涌,离别时刻令人感伤。只有酒杯一钟可以相赠,除了这,谁会为我感到哀伤呢?我只想放下烦恼,享受这种轻松的状态。
注释:
- 谱牒:家谱,记录家族世系的文书。
- 关右:指关中地区,代表中原地区的文化。
- 风流:才华出众,风采出众。
- 靖恭:古代文人,指有品德的人。
- 险陂:艰险的境地,隐喻时局动荡。
- 雍容:从容、稳重的样子,形容家族教养。
- 河千顷:形容江河宽广。
- 大水中相别: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中告别,象征离别的苦楚。
- 余惟酒一钟:只剩下杯酒一钟,表达了送别的简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创作背景:
《送杨奉礼》是苏轼在送别友人杨奉礼时创作的。杨奉礼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苏轼对他的离去感到惋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局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杨奉礼》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苏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思,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谱牒推关右”,引入了家族和个人的身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接着,诗人通过“时情任险陂”,展示了对现实环境的思考,表明在动荡的时代中,家族的教养与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南去河千顷,大水中相别”一句,既描绘了辽阔的江河,也隐喻了离别的痛苦。河流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波涛汹涌则暗示了未来的艰难和不确定。最后,诗人以“余惟酒一钟”结束,表达了送别的简朴与无奈,唯有酒杯能带来一丝安慰。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家族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苏轼豪放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谱牒推关右:提到家谱,强调家族的背景。
- 风流出靖恭:赞美友人的才华和品德。
- 时情任险陂:感叹现实的艰难与险恶。
- 家法故雍容:强调家族的修养与从容。
- 南去河千顷:描绘友人南去的情景。
- 大水中相别:在波涛中告别,象征离愁。
- 余惟酒一钟:只剩下酒杯,表达孤独与无奈。
- 更谁哀老子:自问无人哀伤,流露出孤独的心情。
- 令得放疏慵:渴望放下烦恼,享受轻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比作人生旅程,表达离别的艰难。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酒一钟”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苏轼在诗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族:象征传统文化和家教。
- 河流:象征人生旅程与离别。
- 酒:象征友情与人生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谱牒”主要指什么?
A. 诗歌
B. 家谱
C. 书信
D. 画作 -
“南去河千顷”中描绘的意象主要是?
A. 山川
B. 河流
C. 城市
D. 大海 -
诗人最后一句“更谁哀老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别董大》 高适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杨奉礼》与王维的《送友人》均是送别诗,但苏轼更注重对家族文化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的融汇。两者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