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人画此只轮车,便是当年攲器图。
上易下难须审细,左提右挈免疏虞。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画的这只轮车呢?想必就是当年画出的器具图。
上面的部分容易,下面的部分难,必须仔细审查;
左边提拉右边扭动,要避免出错。
注释:
- 画:绘画,描绘。
- 只:此处作量词,指一辆。
- 轮车:有轮子的车,通常用于运输。
- 攲器图:指古代的器具设计图,攲器即各种器物。
- 上易下难:指上半部分容易制作,而下半部分则难以掌握。
- 审细:细致审查、认真观察。
- 左提右挈:指操作的方式,左手提起,右手拿着,形象地说明了制作的过程。
- 疏虞:指疏漏和担忧,形容出错的可能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多才多艺闻名于世,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苏轼的诗风豪放、清新,常常融入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画车二首》是苏轼在观察画轮车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反映了他对工艺细节的关注与思考。在当时,绘画与实用器具的设计密切相关,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敬重和对细致入微的工艺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描绘一只轮车的图案为切入点,展现了苏轼对工艺制作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提问“何人画此只轮车”,引发读者的好奇,同时也引出了对古代工艺的追溯与敬仰。接下来的“便是当年攲器图”则表明了这种轮车的设计不仅仅是工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诗中提到的“上易下难”揭示了制作过程中各部分的难易程度,体现了工艺的复杂性和细致性。苏轼在这里不仅是在描绘车的构造,更是在强调在任何创作过程中都需关注细节,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的部分。这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也是对后世创作者的一种提醒。
最后一句“左提右挈免疏虞”,更是以形象的方式展现了对工艺操作的细致要求,强调了在制作过程中避免失误的重要性。这种关注细节和对工艺的尊重,反映了苏轼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值得后人学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人画此只轮车:询问画轮车的人,表达对创作者的敬意。
- 便是当年攲器图:说明这幅画是根据古代器具图而作,反映古代工艺的传承。
- 上易下难须审细:指出制作的难易程度,强调仔细审查的重要性。
- 左提右挈免疏虞:形象描述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控制,避免错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左提右挈”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制作过程比作细致的艺术创作,突出工艺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一只轮车的描绘,传达了对工艺细节的重视与尊重,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技艺的敬仰,并表现了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是对创造与审美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轮车:象征实用与工艺,代表着人类的创造力与劳动。
- 攲器图:代表传统文化与工艺的传承,强调历史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轮车”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有轮子的交通工具
C. 一个古代的概念
答案:B -
诗中“上易下难”的意思是什么? A. 上面的部分容易,下面的部分难
B. 上面和下面都很简单
C. 上面的部分很难,下面的部分容易
答案:A -
诗人对工匠的态度是什么? A. 轻视
B. 中立
C. 尊重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对细节和生活的观察,带有历史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创造性和艺术的热爱,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画车二首》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虽然题材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前者关注工艺细节,后者关注自然景色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