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51:48

吟诗不换校书郎,但欲封侯管醉乡。

疏懒无成嵇叔夜,清狂似达贺知章。

安贫不怕黄金尽,既老从教白发长。

百计不如归去好,子孙相对说农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归二首
(戴复古)

吟诗不换校书郎,但欲封侯管醉乡。
疏懒无成嵇叔夜,清狂似达贺知章。
安贫不怕黄金尽,既老从教白发长。
百计不如归去好,子孙相对说农桑。

白话文翻译:

我吟诵诗歌却不愿意做校书郎,只想在醉乡中封侯。
我像嵇叔夜那样懒散无为,却又像贺知章那样清狂洒脱。
我安于贫穷,不怕黄金耗尽,既然年纪大了,自然让白发渐长。
再多的计策也不如回家好,和子孙一起谈论农田和桑树。

注释:

  • 校书郎:古代文官职称,负责校对书籍的官员。
  • 嵇叔夜:东晋时期的诗人,因性情疏懒而著称。
  • 贺知章: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
  • 安贫:安于贫穷的生活状态。
  • 百计:指各种计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宗道,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戴复古的诗作多反映对仕途的无奈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思归二首》便表达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思归二首》展现了戴复古对人生选择的深思熟虑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即表达诗人与校书郎的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校书郎是仕途的象征,而“醉乡”则代表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诗人以“疏懒无成”自嘲,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同时,借助嵇叔夜与贺知章的对比,反映出他既有对诗歌的追求,又表现出对清狂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人在安于贫穷与接受自然老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他的生活哲学在于不畏黄金的尽失,更加珍视与家人共同享受的农耕生活。最后一句“百计不如归去好”直白地表明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亲情和农桑生活的真实与简单。这种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繁华世界的逃避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吟诗不换校书郎:我吟诵诗歌不愿做官。
    2. 但欲封侯管醉乡:只想在醉酒的乡间生活。
    3. 疏懒无成嵇叔夜:我像嵇叔夜那样懒散。
    4. 清狂似达贺知章:却又像贺知章那样洒脱。
    5. 安贫不怕黄金尽:我安于贫穷,不怕失去财富。
    6. 既老从教白发长:年纪渐长,自然白发增多。
    7. 百计不如归去好:再多的计策也不如回家好。
    8. 子孙相对说农桑:和子孙一起谈论农田与桑树。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比如将“疏懒”与“清狂”相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亲情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淡薄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醉乡:象征自由与洒脱,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黄金:象征财富与权力,诗人对此持消极态度。
  • 白发:象征年老与智慧,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接受。
  • 农桑:代表平凡的劳动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校书郎”指的是: A. 诗人
    B. 校对书籍的官员
    C. 富豪

  2. 诗中提到的“安贫”意指: A. 追求财富
    B. 安于贫穷
    C. 逃避责任

  3. 诗人认为回归家庭生活的好处是: A. 有名利
    B. 享受宁静与亲情
    C. 追求功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他的笔触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而戴复古则在《思归二首》中以更加豪放的语调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