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立斋杜丞相》

时间: 2025-01-11 02:34:32

邪正不两立,国家当再兴。

有时须有命,称德不称能。

方喜千年遇,如何一旦薨。

世间无哭处,吾欲哭昭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立斋杜丞相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邪正不两立,国家当再兴。
有时须有命,称德不称能。
方喜千年遇,如何一旦薨。
世间无哭处,吾欲哭昭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杜丞相逝世的哀悼。邪与正无法并存,国家应当再度兴盛。有时需要天命的辅助,虽然他德行高尚却不一定能被称颂。正当我们欢喜于千年难遇的人才,怎奈他却在一日之间去世。世间没有适合哀悼的地方,我只想为他在昭陵哭泣。

注释:

  • 邪正不两立:指邪恶与正义无法共存。
  • 国家当再兴:希望国家能够再次繁荣昌盛。
  • 有时须有命:有时需要天命的助力。
  • 称德不称能: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而非能力。
  • 方喜千年遇:恰逢千年难得的人才。
  • 如何一旦薨:怎奈他就在一瞬间去世。
  • 世间无哭处:世间没有可以哀悼的地方。
  • 吾欲哭昭陵:我只想在昭陵为他哭泣。

典故解析:

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杜丞相是对唐代著名宰相杜如晦的称呼。诗中提到昭陵,表明对杜丞相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君复,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诗歌造诣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如晦去世后,表达了对国士的敬仰与惋惜的情感。诗人对于时局的感慨与对杜丞相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反映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杜丞相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指出邪与正无法共存,强调国家的兴盛与正义的重要性。接着,诗人转向杜丞相,表达出对他德行的赞美与对其早逝的惋惜。这种情绪在最后两句达到了高潮,诗人表示在世间找不到合适的哭泣之处,唯有在昭陵为杜丞相哀悼,表现出对其的崇敬与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一股悲凉之感,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人以个人情感触发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哀悼,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邪正不两立:揭示社会矛盾,表明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 国家当再兴:表现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 有时须有命:强调命运和时运的作用。
  • 称德不称能:展示对德行的重视。
  • 方喜千年遇:对杜丞相的赞美,认为他是千年难得的贤才。
  • 如何一旦薨:表现出对其早逝的无奈和悲痛。
  • 世间无哭处:表达出对丧失的无奈与悲伤。
  • 吾欲哭昭陵:强调对杜丞相的崇敬,昭陵成为哀悼的象征。

修辞手法:

  • 使用对仗:如“邪正不两立”与“国家当再兴”形成鲜明对比。
  • 情感渲染:通过“欲哭昭陵”表达深切的哀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杜丞相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邪正:象征社会道德与政治的对立。
  • 国家:代表社会的整体命运。
  • 德与能:道德与能力的对比,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 昭陵:象征着对已故贤者的怀念和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邪正不两立”意味着什么?
    A. 邪与正可以共存
    B. 邪与正无法共存
    C. 正义会战胜邪恶
    D. 邪恶必定获胜

  2. 杜丞相在诗中被称为千年难遇的人才,说明了他的什么特点?
    A. 只有能力
    B. 只有德行
    C. 德才兼备
    D. 只是有名

  3. 诗人希望在哪个地方为杜丞相哭泣?
    A. 自家
    B. 昭陵
    C. 朝廷
    D. 市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表现对过往的追忆和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挽立斋杜丞相》与《登高》王之涣,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物的追思,前者更强调国家的未来与德行,后者则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