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赵知道运使》

时间: 2025-04-27 14:41:15

饱食武昌鱼,不如归故庐。

盟鸥还海道,问雁觅家书。

又把乡人刺,来投使者车。

东园桃与李,莫使着花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饱食武昌鱼,不如归故庐。
盟鸥还海道,问雁觅家书。
又把乡人刺,来投使者车。
东园桃与李,莫使着花疏。

白话文翻译:

吃饱了武昌的鱼,还不如回到故乡的家。
与海鸥约好一起归航,问候大雁寻求家书。
又把乡亲们的消息,送到使者的车上。
东园的桃树和李树,别让它们的花开得太疏。

注释:

  • 饱食:吃饱。
  • 武昌鱼:指的是武昌地区的鱼,可能象征美味的饮食。
  • 故庐:故乡的家。
  • 盟鸥:与海鸥约定,表明归乡的愿望。
  • 问雁:询问大雁,象征对亲人的思念。
  • 乡人刺:乡亲的消息。
  • 使者车:传递消息的车。
  • 东园:指的是东边的园子,象征着春天的景象。
  • 着花疏:花开的稀疏,形容花朵不盛。

典故解析:

“盟鸥还海道”中的“盟鸥”意指与海鸥结为盟约,象征着归乡的决心。古代诗词中常用鸟类象征归故里或思乡之情。“问雁觅家书”则是对亲人关心的表现,鹤雁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传递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君复,号复古,宋代诗人。他的诗风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戴复古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和情感,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身处异乡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士人孤独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饱食武昌鱼”一句,描绘了诗人虽在异地享受美食,却依然对故乡的向往,突显出物质的满足无法替代情感的归属感。接下来的“盟鸥还海道,问雁觅家书”,诗人借助动物传递信息,表现了他对故乡的牵挂与思念,生动地描绘出归乡的愿望。最后两句“东园桃与李,莫使着花疏”将景与情结合,桃李盛开的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诗人希望故乡的花繁叶茂,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饱食武昌鱼:虽然在武昌享受美味,但内心却感到空虚。
  • 不如归故庐:即使吃得再好,也不如回到自己的家。
  • 盟鸥还海道:与海鸥约定,象征着归乡的决心。
  • 问雁觅家书:询问大雁,寄托对家书的渴望。
  • 又把乡人刺:将乡亲的消息传递,表现对故乡的关心。
  • 来投使者车:通过使者传递乡音,渴望与故乡沟通。
  • 东园桃与李:描绘故乡的春景,象征美好的生活。
  • 莫使着花疏:希望花开繁盛,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鸥与大雁比作传递消息的媒介,强调归乡的愿望。
  • 拟人:通过“问雁”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归属感,强调了人们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武昌鱼:象征物质的丰盛,但无法取代精神的归属。
  • 海鸥与雁:象征归乡与思念,传递情感的媒介。
  • 东园桃与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美好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昌鱼”象征什么? A. 美味的食物
    B. 对故乡的思念
    C. 乡人的消息

  2. “问雁觅家书”中的“雁”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乡亲
    C. 使者

  3. 诗人希望“东园桃与李”有什么状态? A. 花开繁盛
    B. 花开稀疏
    C. 不开花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与戴复古相似,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渴望。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戴复古的思乡之情有着共同点,均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寄托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