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侄孙子渊新居落成二首
一区扬子宅,中有读书堂。
早觉儒风好,兼看野趣长。
籓篱带花竹,里巷接农桑。
安得茅三架,为邻住汝傍。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在扬子洲上有一座新居,里面有个读书的地方。
我早就感觉到这里的儒家风气很好,也看到周围的自然趣味悠长。
篱笆旁边有花和竹子,巷子里连着农田和桑树。
我希望能有三间茅草屋,作为邻居和你住在一起。
注释:
- 扬子宅:指扬子洲上的住宅。
- 读书堂:书房或读书的地方。
- 儒风:指儒家文化和风气。
- 野趣:自然的趣味或情趣。
- 籓篱:指篱笆。
- 农桑:农业和养蚕,指农田与桑树的种植。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居所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复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卒于南宋。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侄孙子渊新居落成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祝贺以及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家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侄孙子渊的新居,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祝福。首先,诗人在开头便用“一区扬子宅”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居所,隐含着对家庭的珍视与寄托。接着“中有读书堂”,不仅表明了居所的文化气息,还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崇尚。
“早觉儒风好,兼看野趣长”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儒风”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野趣”则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二者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场景。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四句“籓篱带花竹,里巷接农桑”,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篱笆旁的花竹和连着农田的巷子,展现了农村的恬静与自然之美。结尾“安得茅三架,为邻住汝傍”,更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侄孙子渊亲近的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关切,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区扬子宅:描绘新居的地点,扬子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中有读书堂:强调居所的文化氛围,体现出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 早觉儒风好:表达对儒家文化的欣赏。
- 兼看野趣长:感受到自然的悠长与美好,二者相辅相成。
- 籓篱带花竹:用细节描绘自然环境中的美好。
- 里巷接农桑:表现出乡村生活的朴实与温暖。
- 安得茅三架:表达希望与亲人相邻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籓篱带花竹,里巷接农桑”,描绘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隐喻理想生活的美好。
- 排比:强调多个意象共同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扬子宅:象征着安宁和文化。
- 读书堂:寓意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 花竹: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农桑:体现生活的朴实与劳动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扬子宅”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区
- B. 水边
- C. 扬子洲
- D. 城市
-
诗中描绘的环境有哪些元素?
- A. 读书堂
- B. 花竹
- C. 农田
- D. 以上皆是
-
诗人希望与侄孙子渊做什么?
- A. 远离
- B. 住在一起
- C. 一起读书
- D. 一起旅行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戴复古的诗相比,前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尽管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戴复古诗歌研究》